七旬修伞匠,28年坚守——修修补补撑起光阴的故事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七旬修伞匠,28年坚守——修修补补撑起光阴的故事
作者:  李辉

  雨天挡雨、晴天遮阳,伞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之一。随着社会发展,伞的品类繁多,塑料伞、化纤伞、沙丁布伞、银胶伞、珍珠胶伞等各种新材质应有尽有,想买把伞轻而易举,然而想找地方修伞却不容易,因为很多修伞匠都转行了。9月15日,记者几经打听,终于在市城区独山大道与范蠡路交叉口附近,找到了已年过七旬的修伞师傅雷大江。

  

1.jpg

穿针

  

  城市一角,巧手修补雨伞

  

  “我的伞修好了没有,雷师傅?”

  

  “修好了,你打开试试看。”

  

  “收合自如,这是10块钱,您收好。”

  

  雷大江没有手机,只能收现金。接过钱,雷师傅又耐心地教市民如何正确使用伞:“你这把半自动折叠伞,打开时尽量用另一只手协助往上推,收伞时要快速往回拉。”

  

2.jpg

换伞骨

  

  记者找到雷大江时,他正在和市民交流,身边摆放着修伞工具:各种各样的尖嘴钳、锉刀、螺丝刀、裁纸刀、替换的伞骨、伞帽等,还有针、线等修伞必需物品。

  

3.jpg

检查修好的伞

  

  市民王女士拿来了3把伞让雷师傅维修。

  

  “这把是‘伞骨’折了,需要换一条;这把是伞杆坏了;这把需要一个小配件,先放这儿,等配件到了,就能修。”雷师傅拿着王女士的伞,一一找出症结,给出解决方案。

  

  “我就在附近住,是雷师傅的老顾客,他修伞技术好,拿来的坏伞基本都能修复。”王女士说,别看他都7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手上的功夫更是利索。

  

  记者看到,由于常年修伞,经常碰触伞骨断口,雷大江的双手被磨得粗糙,还有裂口,但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干起活来却异常灵巧。无论是穿针引线,还是换伞骨架,都轻盈纯熟。

  

  只见他握住钳子轻轻一夹,伞骨就散开来,他将断了的小伞骨拔出,熟练地换上一根新的,再将小伞骨拢到一起,一根根穿进伞头。短短几分钟,一把坏雨伞就完好如初。

  

  街巷守候,与伞结缘28载

  

  雷大江今年71岁,年轻时走南闯北在外地谋生。1997年,43岁的他回到老家桐柏县,在一次搬运货物时不慎摔倒,“从此腿脚变得不利索,重活干不成。那时,街上修伞的师傅还是不少的,这是个技术活儿,不需要啥文化,我就决定学习修伞。”

  

  他的修伞技术基本上靠自学。刚开始学技术时,只要在街上遇到修伞师傅,他就停下来观摩,仔细琢磨他们的技巧,回到家后反复练习。

  

  2004年,雷大江从桐柏县来到南阳市城区生活。“来到南阳后,我在柴庄路口附近修伞,为了混口饭吃,还兼修鞋。”当时,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修伞工具,到各个小区修伞,时间久了,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不少老顾客过来找他。2023年,69岁的雷大江开始把摊位固定在市城区独山大道与范蠡路交叉口东北角,因为技艺娴熟,修好的伞坚固耐用,很多顾客来找他修伞。

  

  “到今年,我已经修伞28年,岁数大了跑不动,但修伞的技艺跑不了,反而越修越熟练。这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总比打牌强。”雷大江笑呵呵地说。

  

  修的是伞,更是念想

  

  雷大江修伞28年,经他手修的伞不计其数。而令他记忆深刻的是,有些顾客会因为伞具有纪念意义,坚持让他维修。遇到这样的顾客,他就会更加小心地把伞修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位老先生,他拿了把老式的黑色长柄伞,伞柄是牛角的,磨得发亮,伞骨坏了几根,修起来很麻烦。”雷大江告诉老先生,这伞修的价值不大,工钱比伞贵。老先生却说,这伞是老伴儿当年送他的第一个礼物,陪了他大半辈子。现在人不在了,这伞得留着。雷大江一听就懂了:“这修的不是伞,是念想。我必须得给他修好。”最后老先生来取伞的时候,看到恢复原样,连声道谢,将伞抱在怀中说:“这下又能继续陪着我了。”

  

  “像这样的活儿,我接得心甘情愿。人家信得过我的手艺,托付给我的更是一份心意。”在雷大江看来,修伞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谋生。

  

  “现在什么东西坏了,人们第一个念头就是‘扔’,而不是‘修’。”雷大江摩挲着手中一把刚修好的伞,轻声说,“但我总觉得,物件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一把伞陪人经历过风雨,就承载了一段时光,一份记忆。”

  

  他坦言,这门手艺赚不了钱,但带来的满足感却无法用金钱衡量。每当看到顾客取回修好的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就觉得自己的坚持特别有价值。

  

  “这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需要耐心,更需要有对物件的珍惜之心。”雷大江说,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但他还是会一直做下去,“只要还有人需要修伞,只要我这双手还使得动工具,这个摊子就会摆下去。”

  

  采访结束时,雷大江淡然又执着地说:“修修补补中,修的是物件,更是生活。这个世界变化快,但总得有人慢下来,帮大家留住些什么。”(南阳晚报记者 李辉 文/图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