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医圣文化园内的上善仲景品牌管理研究中心,调饮师赵亮手持戥秤,正精准称量芦根、茅根与竹蔗干等药材。随着茶汤煮沸,千年经方独有的草木气息瞬间弥漫整个空间。在这座浸润着中医药文化的园区里,赵亮以独特方式,将古老仲景经方转化为契合现代人口味与生活方式的健康饮品,续写着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交织的篇章。
品尝茶饮
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新职业,调饮师以往多与奶茶、果茶相伴;而在我市,这座深受“药食同源”理念滋养、坐拥“仲景经方”深厚文化宝库的城市,调饮师们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开启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奇妙旅程。
添加药材
初遇经方:
深耕调饮新领域
“第一次听说这个项目时,我特别好奇:中药方子还能做成饮品?”2022年,赵亮加入上善仲景品牌管理研究中心的本草茶饮项目,彼时的他未曾想,自己爱喝茶、爱琢磨的习惯,会让生活与“仲景经方”紧密绑定。
精准配比
刚接触经方,赵亮就遭遇了难题。仲景经方晦涩难懂,药材配伍逻辑更是复杂。“第一次看《伤寒杂病论》里‘三根汤’的记载,只知道芦根、茅根、葛根能清热,却不懂具体用量和搭配逻辑。”为攻克这一难题,他购买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又跟随老师学习药材特性与配伍知识,慢慢成长为经方调饮师。
现场调饮
赵亮说,在经方配伍与茶饮融合的过程中,选择甜味添加物需以“药食同源”为核心原则,既要避免与经方药性冲突、削弱养生功效,又要依托天然食材的特性,让甜味与草本药香融合,而非单纯掩盖苦味。这类食材本身兼具调理属性,能与经方形成互补,既调和口感,又不偏离“养生”本质,是经方茶饮甜味调节的首选。
“在别的地方,调饮是做口味;在我们这里,调饮是把千年养生智慧装进杯子。”赵亮表示,将三根汤、白虎汤等古方改良成适口的日常茶饮,让更多人通过一杯茶感受中医养生的魅力,正是为了实现“让中医生活化,让生活中医化”。
15次改良:
调出“颜”“料”双绝
经方调饮绝非“药材+水”的简单搭配,既要守住养生功效,又要符合大众口感,这极大考验着调饮师的专业能力。以“三根汤”的改良为例,赵亮历经近一个月15次调整,才成功调制出经方茶饮。
“最初按传统方法煮出的‘三根汤’,颜色暗沉发黑,杯底还浮着黑渣,入口苦涩。如何在不削弱功效的同时,兼顾视觉愉悦与口感顺滑?”他由此开启了“试错之旅”。
针对“药味重”的问题,他先后加入罗汉果、竹蔗干等药食同源食材,用天然甜味中和药味;面对“功效弱”反馈,又调整药材浓度。可刚解决完外观与口感,新问题又出现了,肠胃敏感者饮用后会腹泻。赵亮立即前往南阳仲景中医药研究中心请教,最终将芦根、茅根用量减少,并加入少量陈皮中和寒性。如此,饮品的清热功效未减,对脾胃的刺激却大幅降低。“之后再也没人反馈喝了拉肚子。”赵亮说。
从原料迭代到用量把控,从口感优化到汤色调整,仅“三根汤”,赵亮前后共改良15次。最后一次微调改良后,同事都给出肯定评价:“汤色是好看的金黄色,入口有竹蔗干的清甜,咽下去还能尝到茅根的清爽,一点都不像在喝‘药’。”
守正创新:
药食同源,将经方融入日常
“喝着像清甜的凉茶,有仲景经方的底子,这样的茶饮喝着放心。”不少顾客反馈良好。
面对这些认可,赵亮有自己的调饮逻辑:“我们不是要把经方改得面目全非,而是要在保留核心功效的基础上,为现代人的口味习惯和生活场景‘搭桥’。”年轻人喜欢喝甜的,就用竹蔗干、罗汉果这类天然食材调味;上班族怕麻烦,就把需要熬煮的茶饮改成便携冲泡款,方便随时饮用。
此外,赵亮还与南阳仲景中医药研究中心的专家深挖“药食同源”,结合现代人养生需求,研发出十余款特色饮品:有改善肤色的美美牡丹饮、生津的敦煌杏皮饮,还有固本培元饮、暖暖驱寒饮等。所有饮品以经方为基,配天然食材,兼顾养生与适口。还依“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推出应季茶饮,夏增清火饮芦根量强解暑,冬加陈皮让饮品更温润,进一步拓宽仲景经方日常化路径。
苦心钻研这几年,赵亮对调饮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不仅仅是在做饮品,更是在传承仲景文化。千年经方不该躺在古籍里,它应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大家随手能捧在手里的茶,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如今,每当有人问起茶饮调配,赵亮都会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一次试错、每一次调整,都是在让传统与现代更近一步。而他也会继续在经方调饮的道路上走下去,用更多好喝又健康的饮品,让更多人感受到仲景经方的魅力,让中医养生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南阳日报记者 张飞 文/图)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职教园区:“一张网”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