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王博)近年来,南阳市坚持把星创天地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创新创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主导产业,强化资源整合、突出标杆引领、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投入机制,全链条打造集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推动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向农村集聚,有效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星创天地35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0家,数量与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实现13个县市区全覆盖,服务涵盖蔬菜、小麦、猕猴桃、软籽石榴、茶叶等特色农业领域,初步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一县一业、一业一品”发展格局,加快迈向“一县一业一品”的发展新阶段。作为国家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星创天地正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精准对接资源,集聚科技创新要素
围绕猕猴桃、茶叶、软籽石榴等本地优势产业,南阳市科技局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星创天地”协同机制,联合省内外农业类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专家团队,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同步建设市级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仪器设备、种质资源等创新要素,为入驻主体提供免费或低成本服务,切实破解“缺技术、缺资源”难题。
内乡县菊韵果香国家级星创天地依托西峡猕猴桃产业研究院,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有机种植与智能农业技术,建成5023亩创新创业园区,实现从品种改良到技术输出的全链条科技支撑。
聚焦标杆引领,构建全链孵化生态
坚持“抓重点、树标杆”,聚焦淅川软籽石榴、西峡猕猴桃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遴选基础扎实、潜力突出的星创天地,重点培育国家级示范载体,在政策、资金、资源上予以倾斜,推动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
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创业团队集聚,辐射周边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国家级为引领、省级为支撑的梯次发展格局,覆盖蔬菜、小麦、生猪、黄牛等多个主导产业。
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创业保障基础
针对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组建由农业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按产业分布分区派驻至各星创天地,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常态化解决技术问题。联合专业机构,围绕初创企业融资、法律、品牌等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定期组织政策解读、融资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营造稳定可靠的创业环境。
桐柏山茶星创天地采用“企业+基层+院校”模式,建立3处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通过发放茶苗、技术指导、鲜叶收购、吸纳务工等方式,带动35户脱贫群众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实现科技服务与精准帮扶深度融合。
强化多元投入,激发社会参与活力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出台《南阳市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清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星创天地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一次性补助。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联合本地金融机构简化流程、降低利率,为星创天地主办单位及创业团队提供便捷融资支持。近年来,已撬动社会资本超亿元,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推动成果转化,释放产业发展动能
星创天地正从单一孵化向全链条服务升级。全市吸纳入驻小微企业500余家,集聚创业导师400余名,举办创业培训1600余场次,建设种植示范基地8万余亩,建成线上服务平台34个,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在平台赋能下,“淅川软籽石榴”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北京、上海等20余个城市;桐柏县培育出“桐淮牌”“豫淮牌”“诸葛红”“诸葛玉叶”等多个茶叶品牌,区域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南阳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坚持系统推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南阳市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农业、财政等部门协同联动,构建高效推进机制。聚焦产业需求,推动技术、人才、成果精准下沉基层,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创业全周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持续提升孵化质效,夯实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基础。
下一步,南阳市将持续深化星创天地建设,聚焦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向农村集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标杆平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上一篇:礼赞师恩启新程 “低进高出”写新篇 南都实验中学举行2025年秋期开学典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