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师致敬,不只停留在送一束鲜花、发一条祝福上,也不只是在教师节才想起他们。感念师恩、礼敬教师,体悟他们的辛劳与不易,对教师这个职业怀抱深深的共情与同理心更加重要。”
□河南日报评论员 于晴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每年这个时候,或许久久没有动静的班级群里,会被祝福信息刷屏,或许在与同学聊天时,你会谈及某位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
这一天,很多人都会想到校园,想到陪伴自己成长的某位恩师。三尺讲台上,他们给孩子们教授知识,平凡岗位上,他们辛勤工作,用知识点亮心灯,用行动托举希望,用谆谆教诲搭起梦想的桥梁。
向老师致敬,不只停留在送一束鲜花、发一条祝福上,也不只是在教师节才想起他们。感念师恩、礼敬教师,体悟他们的辛劳与不易,对教师这个职业怀抱深深的共情与同理心更加重要。
就像有的老师所说:“我们集万千期待于一身。”客观讲,随着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家庭乃至全社会对教育愈发重视,教师的职责也变得更复杂,诸如延时课、学生寄宿、在校午餐午休等,教师承担的教学外任务增加,也面临不少烦心事:
很忙,填表、留痕、迎检,繁多的事务透支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的获得感;很“卷”,拼职称、拼论文、拼课题,刚入职高校的“青椒”们可能还有“非升即走”的焦虑;很烦,“文科无用论”等论调不时泛起沉渣,让一些老师的职业价值感降低;很心累,付出了、尽力了,有时候学生却不理解……
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教学条件和环境,帮助“辛勤的园丁”甩开沉重包袱,让他们安心扎根讲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充实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上实现新突破,为更多孩子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今社会正向数字智能深刻转型,个人如何成才,学校如何培育适应未来的人才,是教育持续关注的焦点。教育事业发展的“每一公里”需要制度温暖和人文关怀,也需要每一位老师当好与时俱进的“大先生”。
选择了做老师,就选择了不断修炼自我。今天,知识的习得方式足够多元,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更多丰富的途径,比如AI,知识广博普通人无法企及,这些深刻的变革也呼唤老师们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以培养今天和明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教学相长,古老文化里藏着辩证智慧。育人,从来不是单纯的育他人,也是在育己,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不断增强才智,老师们才能适应未来的育人要求。
有人打趣,自己和老师就像孙悟空和菩提祖师,“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便是老师的心声。长大后,自己和孙悟空一样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良苦,常常想起“菩提祖师”们的耳提面命。
以智慧点燃智慧,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意志激励意志,以真情传递真情,每一位老师或许只会陪伴学生度过一段时光,但那些力量却将伴随莘莘学子的一生。
也许不是在今天,而是在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你都会想起曾经遇到过的一位好老师,想起他或她带给你的收获与感动。致敬老师,教师节是特殊的一天也是寻常的一天,把今天的敬意化作每一天的关爱、每一份前进的动力,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编辑:党文尉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第九届“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正式启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