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立足新起点,奔赴新征程。河南这片教育沃土上,一名名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他们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链接未来的希望之路。
学科发展要服务于社会发展
9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常俊标团队正在为研制抗病毒长效药物忙碌着。同期,阿兹夫定新的抗癌适应症实验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面向社会所需,加速生物合成药物研发,推进一些新结构、新机制药物的研究。”常俊标团队成员、平原实验室(郑州大学)执行主任宋传君告诉记者,这需要大量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等交叉学科的人才,因此,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十分必要。“实验室陆续引进了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的相关人才,与实验室团队深度融合,补齐科研短板,再进一步培养更多年轻人才。”宋传君说。
“所有的学科都是服务于社会,一旦对社会没有服务价值,学科就将衰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刘庆柱认为,考古学其实也是研究历史的,考古是“实证”历史,是活化的历史,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学史明智。因此,考古学也要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需求,注重发挥河南丰富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品牌。”刘庆柱说。
思政“潮”起来,信念“燃”起来
临近开学,刚从九三阅兵现场观礼归来的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荣方正在制作新的课件,她要把现场见闻讲给学生们。
这样冒热气的鲜活素材,在周荣方的课上很常见。在她看来,讲思政课就是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有创造力、有战斗力,能够去面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她也蹚出了自己的路子——“以思考的碰撞驭动思考,以行走的方法带动行走”。
“思政课好不好,在于它对学生的一生到底有没有用。”周荣方说,在阅兵现场齐唱国歌时,大家都流泪了,这就触动了她内心对信仰的感受。“而我们要给学生的,也是能触动他们信仰的感受。我没有办法控制学生的想法,只能用思考的方法去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考‘行走’起来,收获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郑州中学,学校积极构建“五育融合”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通过“思政+”课程群实现全方位育人。
“语文课结合《长征》内容弘扬长征精神,数学课通过国旗制作强化爱国情感,音乐课梳理红色经典传承精神谱系等,融合多学科知识,筑牢学生爱党爱国信念。”郑州中学老师张迎宾介绍,学校还同步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场域,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广泛联动,有效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本领担当。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将一段段成长的轨道贯通。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如何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从业近30年的中原教学名师,郑州中学地理教师徐黎姗对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
她认为,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与期待,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中融入真实而生动的地理实践,“应力求在每一堂课中引入一个真实的问题与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概念,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在课堂上,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符号转化为鲜活的生活故事,使得学生不再畏惧数学,而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郑州中学数学老师张芳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独到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还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借助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创新推出‘个性化星空图’,以直观、动态的方式呈现学生成长过程。星空图由一颗主星和五颗小星构成,五颗小星分别代表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主星为综合素质总体结果,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郑州中学教师秦立新介绍,这一尝试融合了课堂评价与课外激励,使成长可视、可感,真正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编辑:傅宝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从中原腹地到欧洲心脏——河南与波兰的双向奔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