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枣园镇:“支部+”激活振兴新动能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镇平县枣园镇:“支部+”激活振兴新动能
作者:  李晓宁

  南阳网讯(通讯员:李晓宁)清晨的艾草田泛起银浪,空气中浮动着沁人清香;蔬菜大棚里青翠欲滴的螺丝椒挂满枝头;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将新鲜鸡蛋分拣装箱……镇平县枣园镇的土地上,一派产业兴旺的繁荣景象。

  近年来,枣园镇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的党建促发展新模式,通过把党组织嵌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支部建在产业链,拓展党建覆盖面

  枣园镇重点探索推行“支部+”工作模式,从产业带动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合作社入手,将党建工作有效拓展到农村产业各个领域。

  目前,已在红阳烟叶种植合作社、文怀农业合作社、艾铭源艾草合作社、乾元养殖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建立8个党支部,使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强核心。

  在蒋刘洼村的艾铭源农业科技公司,艾香沁人心脾,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工人们正把艾草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清洗、烘干、卷条等一系列工序,制作成一根根艾柱。

  “我们依托传统艾草种植,已形成以艾铭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塔梁嘉禾农业庄园为中心,辐射多个村的产业布局,”枣园镇相关负责人习钊介绍。

  党员聚在产业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枣园镇在充分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三培三带”活动,即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干部,实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产业发展的目标。

  目前,全镇300名党员活跃在烟叶、艾草、养殖、电商等产业服务岗位上,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在枣园镇辛营村,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泽义高兴地算起了账:“现在统一种苗、统一施肥,连蔬菜都打捆往外销。去年37个大棚光精品黄瓜就卖出10万斤,每斤比散户多卖两毛钱。”

  正忙着摘辣椒的村民赵香娥接过话茬:“政府争取资金建大棚,合作社包技术包销路。去年在棚里干活还挣了两万三,家里彩电冰箱都换了新的。”

  群众富在产业链,实现增收致富

  通过加强合作社党建,党员帮扶带动,枣园镇实现了“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群众参与、党建与产业扶贫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枣园镇党委书记刘柯兵在地头算了一笔账:“我们小麦稳粮、烟叶保底、艾草增值、蔬菜创收,镇里组建了19支产业互助队,农技人员地头教技术,合作社帮着跑销路。”2024年,全镇订单小麦5万亩,烟叶3500亩,艾草发展到1000亩,蔬菜大棚37座,人均增收2800元。

  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枣园镇的产业发展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种植或养殖,而是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艾草产业方面,枣园镇已初步形成集宛艾种植、产品加工、新品研发、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有艾绒、艾香、艾灸、洗化、家居、装饰和保健等70余类300余个品种。

  今年端午,枣园镇的艾草产业更是迎来了销售高峰。在艾制品车间,工人们将浸泡过艾汁的粽叶裹住糯米与红枣,制作成艾香粽。

  企业负责人习羽介绍:“今年厂里新推出‘三色月饼’,用嫩艾汁、陈艾粉、艾绒灰调色,因为产品有特色,中秋节预计订单较三年前翻两番。”

  如今在枣园镇,艾草产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烟叶产业年收购量8000担以上,蛋鸡养殖产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党建红引领产业兴,枣园镇用“支部+产业”模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产业链上党旗飘扬,带动群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绚丽画卷。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