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勤俭美德 涵养清廉之风
简慧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撑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勤俭节约工作,把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重要抓手。中央八项规定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为节俭建设立下“红线”和“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也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严肃叩问。
南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忠义之地、廉俭之乡。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为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提供了丰沃土壤。南阳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著称的先贤,他们以节俭之风和卓越政绩赢得百姓尊崇,成为精神坐标。
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都曾担任南阳太守,是清廉爱民、勤政为民的典范。他们一手抓农业发展,一手倡导节俭风尚,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推崇简约礼俗,力禁奢侈浪费,使南阳成为当时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召信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深得民心,被尊称为“召父”;杜诗政简刑清,善于用水利造福一方,造出水排,被誉为“杜母”。“父母官”一词便由此而来,成为古代官员清廉仁政的象征。东汉名吏羊续在任南阳太守期间,拒绝府丞馈赠鲜鱼,将其悬于庭前,“羊续悬鱼”之典流传千古。他治家俭朴、为政清廉,不仅以身作则,还勇于与奢靡风气作斗争,事迹被后人传颂。
东汉张衡不仅是“科圣”,也是道德文章双修的典范。他在《思玄赋》中发出“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感慨,表现出高尚志向和清廉操守。他在任河间相时铁面无私,拒收豪强地主送上的“金错刀”,展现了刚正不阿、克己奉公的楷模风采。“智圣”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时,就已形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处世理念。他一生简朴自律,担任蜀汉丞相后,不因位高权重而贪图私利,临终前遗命“因山为坟,不须器物”,堪称中国古代清廉政治的里程碑。
进入近现代,革命年代的红色英烈同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简朴奉公的崇高品质。彭雪枫将军公私分明,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殉国后遗物仅一床旧被褥和几本书籍,质朴中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从古至今,南阳这片土地始终蕴含着深厚的节俭文化基因。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关乎个人品行修养、社会风尚与国家治理。勤俭节约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也是新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准则。今天,重提节俭并非要回到过去那种艰苦朴素、物资匮乏的生活状态,而是倡导理性消费、绿色生活、务实干事,是对资源环境的尊重、对未来发展的负责。
弘扬南阳厚重文化,赓续勤俭节约传统,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的精神支撑。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财富,守住“勤俭为荣、节约为美”的思想根基,在点滴之中养成节约意识,在行动之中涵养清廉之风,以实干担当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卧龙区委办公室)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为水源地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