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李晓宁)初秋的傍晚,镇平县枣园镇城隍庙村西口,村民冯晓玲发现常走的那条路上,路灯不亮了。她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通过“村振”小程序把情况报了上去。“以前遇到这种事,不知道该找谁。现在好了,手机一拍一上传,就有人管了。”冯晓玲笑着说。
这条信息很快传到了枣园镇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平台立即锁定责任网格员李旭升,李旭升随即联系镇维修管理办公室。不到半小时,维修人员就赶到现场,15分钟后,灯重新亮了起来。当晚,李旭升还专门打电话回访,冯晓玲连声说:“真快!真管用!”
这盏重新亮起的路灯,是枣园镇网格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了把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该镇将全镇精准划分成78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均配有专职网格员。这些网格员不再只是传话的信息员,更是服务村民的“前哨”。他们每天带着手机终端,穿梭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讲政策、帮办事、调纠纷、查隐患……村民们感慨:“以前办事常被推来推去,现在网格员就是家门口的‘办事员’,特别贴心!”
村民的事有人管,更要管得快、管得好。枣园镇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机制。网格员发现问题上报后,镇里依据明确的职责清单,第一时间分派给民政、社保、应急、环保等相关部门,要求限时解决、及时反馈。平台数据显示,现在网格里的大小事,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办结率稳定在98%以上。
“网格化管理,核心是‘服务’。”镇人大代表李润点明了初衷,“我们不仅要管得住,更要服务好。每名网格员都是连接党和群众的纽带,办好这一件件民生小事,体现的正是基层治理的温度和力度。”
自网格化体系运行以来,全镇191名网格员累计走访群众超3万人次,通过“村振”平台办结各类民生诉求、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事项3200多件,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增强。
枣园镇通过这张精细的网格,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乡村治理变得更精细、更智能、更贴心,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打下了基础,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在基层落地生根。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西峡县:培育乡村振兴先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