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夜色如墨。内乡县大桥乡政府院内已亮起星星点点的光。十余名大学毕业生提着行李,在乡武装部部长张勇的带领下登上中巴车,他们裤脚沾着晨露,却把胸膛挺得比路灯还直。乡武装部全体干部守在旁,一边组织队形一边交待细节,这是今秋征兵体检的首日,也是乡域青年奔赴“保家卫国考场”的起点。
“黑夜里的集结号”:乡域服务暖征程
“把身份证揣好,别学去年那娃,体检表忘在摩托车筐里!”张勇声音哑得像浸了晨露,却把每个叮嘱都砸在年轻人心上。为了赶上县医院五点的体检,乡干部们提前三天就“铆”在村里,给应征青年家贴“温馨提示”,挨户打电话确认闹钟,甚至摸黑把大巴车开到了村口。
车辆发动时,天边刚泛鱼肚白。车窗外,玉米地在雾里沙沙响,像老辈人给晚辈壮行的絮语。“知道你们心疼油钱,乡财政包了车费!”张勇扯着嗓门喊,车厢里顿时炸开笑声——原来乡干部们悄悄“截胡”了青年们凑的车费,连面包和热水都塞得满满当当。
“医检场的接力赛”:县乡联动筑防线
县医院体检区,县武装部的同志早已守在分诊台。内科诊室里,医生捏着听诊器绕着青年转圈,乡干部则在走廊帮着整理资料:“这娃是咱村的大学生志愿者,毕业论文写的是乡村振兴!”县武装部王参谋接过话头:“保家卫国和建设家乡,本就是同一件事!”
体检间隙,应征青年小张接过县武装部同志递过来的温水,盯着走廊里的征兵宣传画发怔。他刚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却在乡干部“‘国’和‘家’从来是一体”的动员里改了主意:“家乡的玉米还没熟,但我想先给祖国当‘守护者’。”这话让乡干部红了眼。
“田野边的新希望”:青春与乡土共成长
为服务好这批“乡土骄子”,乡武装部创新“三早”机制——早摸排:暑假期间通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老兵入户宣讲政策20余次,算清“前途账”“经济账”;早准备:提前核查学籍档案,协调学校开具证明,避免重复奔波;早关怀:体检全程配备应急药品、能量补给,家长可通过联络员实时了解进展。
当体检大巴返程,路边的玉米秸秆正拔节向上。这批青年里,有准备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有学电子信息的“技术咖”。“等他们回来,说不定能给咱的智慧农业插上翅膀!”乡干部望着车辙印儿笑,眼神里映着即将成熟的田野——就像这些年轻人的未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也在乡土振兴的土壤里抽枝。
暮色漫过乡武装部的院墙时,张勇终于松了口气:“今年体检通过率比去年高两成!”而那些凌晨喝过的热茶、车窗闪过的玉米地,正把“保家卫国”的种子,种进每个大桥乡青年的心底,待秋收后,长成更挺拔的栋梁。(通讯员 刘航)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