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高艳红)从医32载,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冯晓东主任医师,始终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刻在心中。他以24小时不关机的坚守架起生命桥梁,以精益求精的创新填补技术空白,以温暖耐心的沟通化解医患隔阂,用一言一行诠释着“竭尽全力除病痛”的医者担当,成为患者信赖、同行敬重的优秀医师典范。
爱岗敬业:24小时在线的“生命守护者”
“电话一响,就知道可能有患者在等我。”冯晓东的手机,32年来始终24小时开机,这是他作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对患者的承诺,更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
2012年12月的凌晨3点,刺骨寒风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寂静——“10床舌癌患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病情就是命令,冯晓东立刻驱车赶往医院。消毒、拆线、剪开静脉、取出血栓、肝素水灌洗血管腔,他在手术台前端坐数小时,窗外天色从漆黑渐至泛白。当皮瓣血运逐渐恢复时,新的难题却出现:抽取血栓时剪掉部分血管,导致血管蒂过短无法吻合。手术室外的家属已萌生退意,但冯晓东深知,舌癌患者若失去皮瓣修复,舌部形态和术后生活质量将严重受损。他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咬牙坚持,最终通过移植血管建立静脉通路,直至上午10点,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而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稍作休整便又投入到当天的诊疗工作中。
这样的加班加点、连轴转,对冯晓东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32年里,他用“随叫随到”的坚守,为患者筑起一道永不掉线的生命防线。
学习创新:填补空白的“技术攻坚者”
“只有不断精进技术,才能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作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冯晓东深知医疗技术是医者的“武器”,唯有持续学习32载,方能不负患者所托。
工作以来,他始终紧盯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坚持自学专业知识。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前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九院进修深造一年,将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除熟练掌握口腔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外,他尤其擅长口腔颌面部获得性缺损修复,其开展的腓骨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技术,成功填补了南阳地区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空白,让本地患者无需远赴外地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诊疗。
凭借32年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创新探索,近年来,他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斩获第六届“南阳市青年科技奖”,还荣获河南省科技三等奖1项、南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用沉甸甸的成果彰显着“奋斗者”的本色。
温暖共情:化解隔阂的“医患连心人”
“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懂患者的心。”32载从医路,冯晓东始终以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的专业与温度,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用一句句贴心话、一个个暖心举动,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术后身体虚,行动慢些别着急”“让孩子先睡,我等会儿再来查”——这些简单的叮嘱,是他日常诊疗中的“标配”,却总能让患者和家属倍感温暖。曾有一位怀疑患颌面部肉瘤的患儿入院,孩子父亲因不理解“需先取病检再制定手术方案”,情绪激动地叫嚷着“要一次性切除肿瘤”,甚至说出过激言论。面对紧张局面,冯晓东没有丝毫急躁,而是从专业角度耐心拆解病情、分析治疗逻辑,从孩子的术后恢复到长远健康,一点点打消家长的顾虑。最终,家长不仅理解了治疗方案,此后每次复查都指定要冯晓东接诊,一句“冯主任看病,我们放心”,道尽了32年从医路中患者对他的深厚信任。
勇担使命:疫情中的“急诊逆行者”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袭,全省口腔医疗机构平诊业务暂停,作为拥有32年临床经验的口腔颌面外科骨干主任医师,冯晓东主动扛起了口腔外科急诊工作的重担。
“既要守好急诊防线,也要护好医护和患者安全。”在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他牵头为外科系统织密“防疫网”:严格落实诊室消毒通风,设立隔离病房实现“一人一室”,组织医护人员开展防护培训,及时调配防护目镜、口罩等物资保障一线。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他始终坚守急诊一线,以32年从医积累的沉稳与专业,带领团队为口腔急诊患者解除病痛,用行动守护着市民的口腔健康与生命安全。
32载从医路,冯晓东用坚守诠释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的责任,用创新提升诊疗能力,用温暖传递医者仁心。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位优秀医师的成长写照,更激励着更多医者以“大医精诚”为追求,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爱与责任托起患者的生命希望。
编辑:轩雪麟.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奈志成 监审:周星宇
上一篇:预防为主科学诊疗——方城县糖尿病防治中心竭诚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