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松间
范会新
走吧,去王鹏村,到松石间,到旷野中。无论是有风有阳光的白天,还是其他天气的夜晚,都喜欢待在王鹏村的垄上松间。
我与垄上松间,既像人生若只如初见,又似月照故人来。远山如黛,花香弥漫,河水潺潺,听着风呼呼地吹过,空气中缠绕着栀子花浓甜的香气,柔媚千转,有一种说不出的荡漾和迷离。山峦、河流、翠竹、溪水、茅屋……一时也找不出更好的语言来描述此情此景。画里山河,一笔笔全是人间惊喜。
我看到有一缕叫作“时间”的光芒,正穿越一扇扇历史的窄门,翩然而至,这是最民间的中国——黄泥土坯房,飞起的檐上,乌青的瓦当,像展翅的燕似,栖在上头。门板上的铜锁扣,锈迹深重,散发出的气息朴素、敦厚,虽光泽暗淡,但气韵动人。每座老房子的白墙灰瓦间,都可以让人想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
房内摆满老旧物品,纺线车让我想起那些年月,母亲坐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白棉线抽得“哧、哧、哧”的,冬天的深夜,因此有了温度。更深年久的木制爬犁,很有年代感,上面有着父辈那代人的气息。平稳而祥和的土灶,美极了。老座钟,缝纫机,千层底布鞋,又土又怀旧。夯土房子前坐着村子里的老人聊天喝茶。远看青山、近看绿水,村子里少有年轻人。整个王鹏村静悄悄的,仿佛回到远古一样。我知道那些远离的年轻人早晚还是要回来,飞鸟相还,令人忘言。
安静的王鹏村内,存有红二十五军长征转战地及桐柏军区二十八旅八十二团后勤供应处遗址。革命沃土、红色唐河纪念馆内还原了当年真实的战争情景,一个个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如今,历史的伤口已经愈合,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展示并提醒着,岁月长河中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这片有关理想与战争、有关责任与希望的土地,深深地触动了我。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物质社会,那些正在被遗忘、甚至从来就没有被输入过年轻人记忆库的历史往事,真的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无关吗?
踏着台阶拾级而上,初夏的石柱山美得陡峭而有层次。头顶的天空蓝得清澈,浓亮的白云像雪山一般耸立。整个山谷像泼上了油彩,白色的栀子花,红色的月季,还有茂盛的芍药,简直是一幅天地之间的水墨画,古树掩映间,只觉得这就是世外桃源了。半山腰处一座座民宿,悬空而建,造型精致,屋内设置一应俱全,如归家般舒适,打开窗户,迎面是绿树成荫的远山和金黄的麦田,参天老树旁,一条浩荡蜿蜒的九龙湖水,宽广、浩渺、有气韵,一切似在画中,妙不可言。
站在半山腰遥遥远望,是一片片正在收割的麦田,承接阳光、风雨的麦穗,金黄而又饱满。在五月温煦、明媚、炽烈的阳光下,宁静而又喧嚣的麦田,成熟的麦香在大地上流淌。那是大地丰收的芳香,那些饱吸阳光与汗水的泥土,那些开着花长着麦子的泥土,那些长出粮食长出希望的泥土的味道。或许因为从小生于农家,对土地有一种固有的情怀。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土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垄上松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远眺近望,都是一幅又一幅油彩醇浓、质地凝重的油画,呈现出大视野中的立体感和大效果。所以,欣赏垄上松间,需要的不仅仅是眼睛,更需要用心灵去感悟。这片洋溢着野趣和生命力的原生态自然林地,是一个充满了母性的温柔怀抱,一个接纳和催生万物的游子天堂。
有人说王鹏村的垄上松间是少年人的诗、中年人的梦、老年人的家,对于我而言,是诗是梦又是家,美得像上帝遗落的一个梦。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铁匠的儿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