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紧扣党建引领主线,创新“铸魂、塑形、赋能、固本”四维路径,以“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治理末梢,努力开创库区大县、山区大县、移民大县善治之路。
以文铸魂。搭建“三个一”文明实践平台,依托传统节日组织“一碗长寿面”“一顿百家宴”“一场大联欢”活动,同步开展理论宣讲、村务议事。开展“移民精神”进万家和“我家的传家故事”宣讲活动,让优秀精神食粮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毛堂乡“好人积分超市”带动志愿服务时长增长60%。金河镇将移民故事融入村规,引导80余名群众积极参与水源保护。倡导村(社区)开展典型宣传,培育“好媳妇”等先进典型2600余名,配套优待礼遇政策,营造“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织网塑形。建立“党建+网格+应急”机制,重要节点党员巡逻队排查安全隐患。2025年清明节期间,全县党员下沉网格蹲点值守,实现林区“零火情”;汛期以来,党员先锋队累计化解山体滑坡、道路积水等极端天气风险260余起,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行“党建+网格+数字化”模式,落实“网格吹哨、多方报到”机制,划分微网格,延伸服务触角,发动无职党员、新就业群体等进网格,兜底解决“细微小事”。党员干部带头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评理堂”,全县80%以上村镇婚丧陋习有效遏制,村级自治水平明显提升。
创新赋能。以数字化赋能和服务创新为抓手,让治理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对全县24个涉及民生和城市运行的10237路监控视频进行整合,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高效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推出政务服务AI数字人“小淅淅”,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智能导办服务。推广“智慧门牌”服务,龙城街道扫码办事覆盖辖区2.7万余户,闭环处理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4300余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1.5天。开展“居民夜话”活动,每月组织党员与群众围坐交流,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60余条,办结率达98%,让群众感受到“事事有回应”的温暖。凝聚“银发护水队”“巾帼护水队”等志愿服务力量,600余名退休党员、妇女群众定期开展库区巡查、垃圾清理;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化身“流动网格员”,在送餐、送件途中随手上报安全隐患、宣传惠民政策,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
强基固本。推动综治中心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建成3600平方米的县级综治中心。吸纳公安局、司法局、检察院、信访局等21家单位共驻共建共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县民生热线和12345为民服务功能,健全受理、处置、督办、反馈闭环机制,上半年按期办结群众诉求4847件。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建立三级培训体系,2024年举办专题班8期,培训干部4500余人次。开好党员活动日“扩大协商会议”,以“知情权”为切入点,让群众感到被尊重、被认可,有效凝聚群众力量、激发自治活力。推广“预判需求、全程代办”机制,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收集材料,为群众代办业务1.2万余件。(通讯员 张 范)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官庄工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织实党建一张网 下活治理一盘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