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水利局“简化审批流程”确保项目工程顺利施工通水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召县水利局“简化审批流程”确保项目工程顺利施工通水
作者:  张伟青

七月的南召县,日头正毒,云阳镇西花园村上坪沟的杨明星拧开水龙头,一股清冽的水流“哗”地涌出来,溅在水泥地上洇出一小片湿痕。他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咧开嘴笑了——这口新井通了水,往后再也不用挑着水桶、挪着疼得打弯的腿,去半里外的老井挑水了。

这事儿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村里的老井是十年前打的,今年天太旱,井里的水位一天比一天低,最后只剩个小水洼,杨家几十口人早上起来得排队等水,洗菜洗衣更是奢谈。管水员杨明星看在眼里,急再心里,拄着棍儿在村里转了好几圈,琢磨着再找处水源。他先跟村支书说了,支书当天就带着他往镇水利站跑,站长听了没耽误,拿着报告就往镇政府赶。

“聂主任,这事儿得赶紧办!”镇里的同志把报告递到县水利局安全饮水办公室时,聂坤正盯着桌上的旱情报表。他翻了两页报告,抬头跟办公室的人说:“走,开个短会。”半小时后,会议室里定下了调子:“简化流程,特事特办,让山里人早点用上水。”

审批文下来那天是7月10号,管水员慎国永接到了任务他就往镇上跑,拉回1000米PE管,都是符合国标的32型号。又去邻村找了台中型挖机,喊上两个相熟的泥水匠,“明儿就开工”。

找水源花了整整一天。慎国永带着杨明星和两个村民,在坪沟的山梁上转。最后在一处背阴的山坳里,发现了股从石缝里渗出来的活水,试了试水流,够几十口人用。可这地方太偏,只有条两米宽的盘山小路,弯得像根麻花,挖机勉强能开进去,材料咋运?慎国永想起村里开三轮车的小伙子,那后生车技硬,能在崖边路上把车开得稳稳的。“就找他!”

7月14号一早,山里的鞭炮声脆生生响起来。挖机师傅踩着露水开始挖坑,慎国永指挥着工人接管子,三轮车小伙子一趟趟往山上运水泥管,车斗里的管子随着山路颠簸,他却把方向盘把得稳稳的。这几天正是高温,太阳晒得石头发烫,挖机驾驶室里像个蒸笼,师傅的工装湿了又干,结出层白花花的盐霜;两个工人蹲在地上接水管,汗水滴在接口处,“滋”地一声就没了。

四天后,最后一截管子接好。慎国永喊杨明星过来,伸手拧开新装的水龙头。水“哗”地冲出来,带着山泉水的凉意,溅在俩人晒得黝黑的胳膊上。杨明星抹了把脸,不知是水还是兴奋的泪水:“国永啊,你可是救了我们老杨家了!”山坳里的水声哗哗响,顺着管子流进家家户户。村里人都说,这水甜,甜在嘴里,暖在心里。

这股清甜的山泉水,不仅滋润了西花园村百姓的日子,更映照着南召县水利局和云阳镇政府心里装着群众的滚烫初心。从简化审批流程时的雷厉风行,到项目推进中的全程跟进,水利局的干部们把“民生无小事”刻在了实处——不是等流程“卡”住了才想办法,而是主动为深山里的急难愁盼开“绿灯”。云阳镇政府更是把担子扛在肩上,从接到诉求的第一刻就紧追不放,让“群众呼声”变成“马上就办”的行动力。他们没喊什么豪言壮语,却用挖机的轰鸣声、水管里的流淌声,把“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变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这样的担当与务实,难怪会被乡亲们记在心里、念在嘴边,成为大山里最动人的口碑。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