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王店镇薛河村的田垄间,连片的烟叶在微风中舒展着嫩绿的叶片,远远望去如碧波荡漾的海洋,每一片叶尖都凝结着丰收的期许。谁能想到,这片曾因岗坡丘陵地形制约,传统作物亩产不足千元的土地,如今靠着烟叶产业蜕变成“聚宝盆”。这蝶变背后,是党建红与产业金交织成的振兴密码。党建铸魂,筑牢发展根基。
党建铸魂,筑牢发展根基。在薛河村,“三会一课”“双日”等组织生活从不是纸上谈兵。“我们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变成‘田间地头的研讨会’,党员围坐在一起琢磨的都是烟叶种植的实在事。”村党支部书记薛俊红说。一次组织生活会上,有党员提及外地推广的田间诱捕器可实现绿色防虫,散会后党员们就凑钱买了20套,在自家烟田搞起试验,半个月后虫害率下降60%的成果,让这项技术迅速在全村铺开。
为打破“各村为战”的困局,薛河村牵头成立烟叶联合党支部,联动显圣庙村、石桥村、马堂村抱团发展。“以前薛河村的烘烤技术比我们强,现在通过联合党支部,他们的技术员每月都来指导,我们的上等烟比例都提高了。”石桥村党支部书记赵相督笑着说。2022年薛河村应用的新烘烤技术,也通过联合党支部的技术交流会,让周边村的烟农都尝到了甜头。
“双循环”育才链更让队伍活了起来。老烟农王大哥种烟十年,不仅积极入党,还主动请缨担任网格党小组长,带着10户新烟农搞起标准化种植。“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得把技术手把手传下去。”他黝黑的脸上挂着自豪。而35岁的小薛则是乡贤回归的代表,在外做技术员的他,听说村里烟叶产业蒸蒸日上,今年果断回乡,正忙着考察地块,打算明年承包50亩烟田大干一场。
产业筑基,金叶铺就致富路。“攥指成拳才有力气。”这是薛河村发展烟叶产业的信条。支村两委以“联合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纽带,把200多户零散种植的地块整合连片,建成3个千亩烟叶大方,总面积达1500余亩。
网格党小组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烟农的贴心“管家”。烟农王大哥笑着说:“从烟苗刚种下,党小组的同志就经常来查看,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防虫,他们都细心指导。”在他们的努力下,优质烟比例大幅提升。
2024年,薛河村烟叶产值突破850万元,亩均产量300-400斤,亩均产值达5000-6000元,为镇里贡献税收超100万元,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以前种玉米小麦,一亩地撑死赚1000多块;现在种烟,我这20亩地纯利润最少能有4万多。”烟农张大哥算起账来,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花。
2024年,薛河村烟叶产值突破850万元,亩均产量300-400斤,亩均产值5000-6000元,为镇创税超100万元,还带动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曾经只能“土里刨食”的村民,如今靠着金叶走上了致富路。烟农张大哥开心地说:“以前种传统作物,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烟叶,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金叶反哺,共享发展成果。产业发展了,最终目的是让村民受益。2024年,薛河村村集体年收入24万元,其中90%部分来自烟叶合作社分红。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后,迅速投入到民生事业中。争取到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硬化生产道路3000米,惠及4个村民小组、八百余名村民。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行,农产品运输也更加便捷。
村里还自筹10万余元,修缮水利设施、改造灌溉渠、维护道路。“以前灌溉不方便,庄稼经常受旱。现在水利设施修好了,烟叶产量更有保障了。”烟农杨大哥感慨道。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完善的水利设施,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一片片金叶结出了共富硕果。
提及未来,薛河村党支部书记薛俊红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握紧‘烟叶+党建’接力棒,朝着‘五星’党支部的目标全力奋进,书写乡村振兴更精彩的篇章!”在党建引领下,薛河村的金叶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通讯员王萌林)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