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武建华 王振宇)“八一”建军节和唐山大地震49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笔者慕名前往河南省方城县赭阳街道刘庄社区采访一位曾在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荣立一等功的退伍老班长。他语不惊人、貌不压众,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我们采访中了解到,数十年来,他从入伍到退伍,再到任职、退休创业,每一步,始终以一名“军人”身份,听从党召唤,永远跟党走,退伍不退志,为民谋福利,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永不退伍”的军人风格。他就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军第342团模范8连1班班长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荣立一等功的退伍军人程相合。
在程相合眼里,“永不退伍”的军人风格是什么?他认为:是时刻听从党的指挥,永远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 是心系人民群众安危与和平,随时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是脱下军装、不忘初心、依然战斗在祖国各个岗位上的无私奉献精神!
班长程相合(右三)所在的连,荣获“抗震救灾模范八连”荣誉称号,原国防部部长秦基伟(左一)亲自授予该连“抗震救灾模范八连”锦旗
“模范八连”神枪手
程相合1952年9月出生于方城县赭阳街道刘庄社区(原券桥乡刘庄村)。1972年12月应征入伍,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解放军陆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2团模范8连支部委员、1班班长。
在任班长期间,程相合落实条令、值勤训练,脏活累活总是冲在前头。他的口头禅是“看我的,跟我来!”在军训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学习军事理论,苦练杀敌本领,为全班战友当好表率。他总结出了“端起枪,推上弹,心平和,无杂念,手要稳,身不颤,看三点,成一线,扣扳机,莫迟延”实用易记的实弹演练顺口溜,传授给班友,使全班战友的射击水准弹无虚发。
程相合在带好全班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卧姿、跪姿、立姿,静靶、动靶、夜间靶,平射、仰射、俯射等不同射击本领。琢磨出在无依托和特殊姿势下,抓住在自然呼吸暂停的短暂间隙,完成击发,减少呼吸带来的身体晃动的最佳射击方法。每次实弹演练,都能达到人、枪、环高度融合的标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刻苦练习,在年度实弹比赛中,他荣获了八连“神枪手”称号,为自己的军旅事业抹下了一笔靓丽色彩。
班长程相合(前排中)所带的一班,被陆军第三十八军授予“唐山丰南抗震救灾荣立集体一等功”锦旗
抗震救灾获殊荣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程相合的八连正随部队在河北省曲阳县进行军事训练。地震当天清晨,即奉命赶往灾区救援。
他们于29日下午赶到唐山,立即投入到了抗震抢险救灾的艰巨战斗中。程相合和战友们不顾频繁余震,在一开始没有任何救援工具的情况下,用手扒、手刨救助被倒塌楼房压埋着的群众。他的双手被楼板、砖石、瓦块,划得血肉模糊,钢筋条扎破胳膊,鲜血直流,仍不下火线。
在开滦煤矿五七宿舍残塌的大楼前,一位姑娘跑来告诉程相合,她十二岁的弟弟谭某被压在原来第三层楼的房间里。程相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全班战士火速赶到现场。他们发现谭某的家已被碎砖瓦石压得严严实实,还横着一根推不动、拽不走的大梁。程相合和战友们冒着房屋可能坍塌的危险,急速用双手挖掘废墟,终于在大梁下边,挖出了一个洞。当谭某的一只手露出来时,程相合赶紧抓住抚摸,脉搏还有跳动。“快!时间就是生命!”程相合喊着,带领战士们加快了救援速度。经过一番徒手扒挖,谭某终于露出了头部。当他睁开眼看到是解放军叔叔时,感动得哭了起来。程相合摘下自己的帽子盖住小孩的脸,免得灰尘再迷住他的双眼,又继续和战友们一起挖掘。余震不时袭来,人字架梁也随着晃动,碎砖不断往下掉。突然,房架上有一砖块正对着小孩落下,程相合迅疾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落下来的砖块,砖块砸住了他自己,但保护了小孩。他们从下午三点十分开始挖掘,一直挖到四点四十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紧张的挖掘,终于把小孩解救了出来,紧急送往救护所救护。
紧接着,他们得知有高某父子,住在四楼,楼塌后被盖在三楼的废墟下,便紧急投入新的救援任务。在救援中,程相合从脚下水泥板裂缝里发现了高某的半个脸,大家设法砸穿水泥板,但水泥板里的钢筋网仍然隔着。程相合忍着双手磨出血的剧痛,一根儿一根儿用手解开钢筋交叉处拧得紧紧的细铁丝,才开挖出了一个小洞穴。程相合探下头,钻进房屋洞穴,让战友们拉住他双腿,他用嘴咬住手电筒铁环照亮洞下,他终于抓住了高某的双肩,在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才将高某拉了出来。此时,他又冒着房屋塌陷危险,二次下到房屋洞穴里,将其儿子安全救出……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程相合荣获51034部队政治部授予的“一等功”奖励。他所带的一班,被陆军第三十八军授予“唐山丰南抗震救灾荣立集体一等功”锦旗。在北京军区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程相合所在的连,荣获原国防部长秦基伟亲自授予的“抗震救灾模范八连”锦旗。2016年7月,程相合应邀赴唐山参加纪念抗震救灾40周年大会,受到中央领导亲自接见。
班长程相合荣获51034部队政治部授予“一等功”奖励的《立功受奖通知书》
解甲归田传军情
1980年,程相合退伍回乡。回乡后,他始终坚守军人情操,不忘初心,每年对全县预备役青年进行演讲、授课,传承军人保家卫国光荣作风和战斗精神。同时,义务担任县民兵军训教练,向民兵传授军事知识,提高实战素质。
一次,程相合路过县城综合市场,一位卖水果的年轻媳妇上前拉住他,一定要让他吃水果,程相合哪好意思?那媳妇说:“程教官,你不认识我了?我可没有忘记你,要不是你,我的命都没有了!”
原来,这媳妇在十年前参加民兵实弹训练,扔手榴弹时,拽掉拉环,手抖了起来,扔出不到十米远,紧张得愣在原地。程相合发现后,高呼一声:“不好!”迅速飞奔上前,将姑娘拽倒在地,紧接着手榴弹“轰”地一声巨响!姑娘吓得脸色惨白,最终没有受伤,躲过了一次生命危险。因此,她仍记忆尤新。
危险之处见精神。1983年,县城南土山进行民兵战术训练,程相合任训练教练。在训练中,沈营村一李姓民兵在点燃炸药包后,滚了几步远就停下来,程相合见状,连滚带爬冲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李民兵的身子,幸亏两人都没受伤。
程相合不但致力民兵建设,还以不同方式,缅怀英雄功绩,传承革命精神。2023年国庆期间,他联系唐西强、韩保森、丁金强等9名荣立过一等功的退伍老兵,带着毛笔和红漆,驱车来到本县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七里岗“方城县烈士陵园”,亲手为牺牲的烈士墓碑“描红”,让烈士英名重现光辉。通过“描红”活动,强化集体记忆,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这一活动得到了相关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予以弘扬。
程相合(前一)组织9名荣立过一等功的退伍老兵在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七里岗“方城县烈士陵园”为牺牲的烈士墓碑“描红”
军魂精神惠乡邻
1981年,程相合被村民选举为券桥乡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将部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转换为对村民们的高度负责和关爱。
1983年6月的一天,下起倾盆大雨,到晚上还未停息,村里受了洪灾,有的房屋倒塌。由于当时村里土坯房较多,他当夜一夜未眠,打着伞,蹚着水,顶风冒雨到全村各家各户查看住房情况。带领村民帮助救援倒塌房屋、房顶漏雨、屋里过水、粮食受损的家庭。雨停天晴后,他立即带领班子成员,帮助群众修缮房屋10余间,对8户受灾群众申请了救助。
此后,根据退役军人安置政策,程相合转入券桥乡政府工作,担任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其间,他引导村民调整以粮为主的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经济作物。同时,组织牛、羊、生猪、鸡鸭等养殖专业户外出学习,扩大养殖规模,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经济收入。
退休返乡的程相合在他创办的“老兵果园”里
2005年底,程相合退休回村,为引导不能外出的村民在家创业,他在村里建成“老兵果园”,潜心学习技术,引进、嫁接“果结早、成熟早、产量高、口味甜”的优良品种。经过三年培植,效益倍增。村民喜笑颜开,纷纷仿效。他耐心给大家传授种植技术和栽培经验。一时间被当地誉为“程技师”“老兵专家”。就连邻县的果农也邀请他去作技术指导。目前,程相合所在村林果业,成了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项目。
“永不退伍”的军人风格,是程相合一生的信仰,也是他一生发扬的精神,践行的目标。如今,他已72岁,身板硬朗,行走带风。他说:“退伍不能退志。在我心里,这辈子就是永远跟党走,不怕死的军人!如果部队有召唤,我仍然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程的话虽朴实,却透露出人民子弟兵的铁血魂魄!
作者简介:武建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南阳市“十佳书香个人”。至目前,共出版诗集《天镜》《七情·上下》《时间的片羽》《大地萤光》、散文集《阡陌情》等专著6部;在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文学作品1035篇(首),其中近100篇(首)作品获奖,入选100余种文学选本。
作者简介:王振宇,笔名刘羽、王宇、王镇等。河南方城县人。在中国《民间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民间故事等百余篇(首),其中散文《亲亲的嫂子》荣获《中华合作时报》全国散文征文大赛二等奖。
编辑:轩雪麟.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奈志成 监审:周星宇
上一篇:南阳市口腔病防治实验室获批重点实验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