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宋江春)在南阳市卧龙区王村街道柳湾村,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里,总能听见村广播站准时响起的《义勇军进行曲》。这个由市派驻村工作队员宋江春牵头打造的“红色喉舌”,正以独特的方式将党的声音、文明新风送到千家万户,成为村里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先行示范基地”。
“声”入人心: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
“高价彩礼要不得,红白喜事简办好……”伴随着豫剧小调的韵律,柳湾村的大喇叭每天准时开播。驻村工作队与村委干部创新广播模式,循环播放《别让高额彩礼坏了好风景》《退彩礼》等移风易俗音频作品,以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同时,通过“网格微信群+文化墙”双线联动,在村委设置移风易俗宣传栏展板,用漫画解读“一约四会”制度,用二维码链接政策原文,形成“空中有声音、墙上有图文、指尖有资讯”的立体化宣传格局。
“服务+宣传”: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
“李婶,这是咱村的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市南石医院义诊现场,市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孙义康一边分发《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手册,一边向排队村民讲解政策。柳湾村将“百姓宣传直通车”与“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合,组织医疗专家团队开展“健康义诊+政策宣讲”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夕阳红和红太阳舞蹈队更是在区级比赛中斩获好评,让文明新风借艺术形式深入人心。
三员联动: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为确保宣传实效,柳湾村建立“三员联动”机制: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总督导员”,驻村队员担任“政策解读员”,网格员担任“民情收集员”,动态反馈群众诉求。在红白理事会建设中,签订承诺书、传达告知书、评议书,理事会成员做到婚前访、丧前访、事后访。
示范引领:打造文明乡风“柳湾样本”
如今的柳湾村,婚丧礼俗简办率提高,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村文化广场实时更新“文明红黑榜”“乡村光荣榜”,农家书屋设立“移风易俗图书角”。驻村工作队员将广播站打造成"空中党校",每天穿插播放红色故事、乡村振兴案例,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明意识。
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卧龙区柳湾村通过多维发力实现了基层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书写着移风易俗的新篇章,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滋润田野间的希望。
编辑:网信卧龙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