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 仝维亚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首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改善民生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改善民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而民生改善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创造就业、增加收入、完善社保的前提,唯有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为民生保障提供源头活水。当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未来充满信心时,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充分释放,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改善民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国运。只有切实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若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缺失,必然引发社会矛盾,动摇执政根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就业压力、养老难题、医疗负担等挑战依然存在,应以更大力度推进民生领域改革。
要大力发展经济,夯实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财富,为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要加强就业创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竞争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活力。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作为永恒的主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单位:方城县委党校)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聚才引智解锁发展新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