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内乡农商银行夏馆支行柜员薛周超凭借专业敏锐的“火眼金睛”,成功识破一起帮信取款骗局,与反诈中心民警联手冻结涉诈资金2.88万元,为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筑牢“安全堤坝”。
“您好,我要取3万元现金。”客户丁某的声音打破了支行大厅的平静。正在办理业务的薛周超留意到,这位客户眼神躲闪、表述含糊,取款理由“给老家亲戚救急”与填写的“装修用途”明显矛盾。更可疑的是,其名下账户近期频繁发生“夜间大额转账+分散小额取现”操作,这与支行日常培训中强调的“帮信罪资金流转特征”高度吻合。
“请您稍等,我需要核对一下账户信息。”薛周超一面稳住客户,一面通过业务系统快速查询交易流水:近一个月内,该账户接收10余笔“分散转入、集中转出”资金,累计交易额达56万元,且转入方多为“睡眠户”或“异常账户”。凭借反诈培训中积累的经验,他立即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事件。
“叮铃铃——”96110反诈专线电话迅速接通。夏馆镇派出所民警接到预警后,5分钟内抵达现场。此时,丁某已显得坐立不安,多次催促“快点办,不然亲戚要耽误大事”。薛周超以“现金库存不足需调配”为由拖延时间,同时配合民警开展调查:通过联网核查发现,丁某对此笔交易用意“说不清、道不明”。
民警当场依法冻结涉案资金2.88万元,并将丁某带回进一步调查。这场历时40分钟的“反诈阻击战”,不仅为群众挽回了真金白银,更像一面警示镜,映照出电信诈骗对营商环境的潜在威胁。
“电信诈骗是营商环境的‘蛀虫’,守护金融安全就是守护发展根基。”夏馆支行行长介绍,此次成功拦截并非偶然——该行将反诈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员反诈、全域防控、全程服务”的立体化机制。“这起案例给我们提了个醒: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引得来凤凰’,更要‘守得住林子’。”夏馆镇镇长李国会表示,下一步将以金融反诈为切入点,推动“警银企”三方联动机制升级:一是建立涉诈风险企业白名单,对资金往来异常的市场主体开展定向监测,防范诈骗团伙“借壳”经营;二是推出反诈信用积分制度,将企业反诈宣传成效、员工防骗能力等纳入信用评价,与政策扶持、融资服务挂钩;三是打造反诈示范街区,在工业园区、商业集聚区设置智能反诈警示屏,让“反诈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深入人心。
“防范电信诈骗,共建诚信营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夏馆镇以“零容忍”的态度向电信诈骗宣战,用金融安全之盾,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产业之花”和“百姓幸福”。(通讯员 李佳辰)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