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南阳文物故事
□ 王晓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南阳应在深挖文物内涵上下功夫,讲好文物背后故事、讲好南阳故事,全面提升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水平,实施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盘点南阳文物家底。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文物资源大市,是南北文化交汇融合地带,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个突出特性;南阳考古实证了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南阳盆地自古就有人类居住,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岩(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六大类不可移动文物类别在南阳盆地均有遗存。在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南阳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772处;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南阳登记馆藏文物达21.5万件,其中已经鉴定的三级品以上珍贵文物数量达1.7万多件。
阐释南阳文物价值。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南阳应加快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利用南阳名人等优势,盘活闲置古建筑,建立名人纪念馆;着力加强现有博物馆硬件软件建设,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和陈列展览提升;重点打造南阳黄山博物院、南阳市博物院、南阳汉画馆、武侯祠博物馆、张衡博物馆、张仲景博物院以及邓州、方城、唐河等县级博物馆提质升级;争取“十五五”期间再建成开放一批县级博物馆,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综合博物馆;大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建成非国有博物馆50家以上。
文物全面活化利用。南阳应大力发展文物数字内容新业态,提供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加强与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和实践基地,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以“四圣”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传统民俗活动为主题,结合声光电技术、3D投影、舞台表演等手法,策划实景演绎节目;加强与本地院校艺术专业师生合作,以社会实践、文化志愿者、文艺轻骑兵等形式,打造音乐剧、歌舞剧等互动式、沉浸式节目;构建大型演艺在景区、小型歌舞在城区的演艺体系;在文创产品开发上注重文化元素的筛选与文创产品相结合、陈列展览与文创产品相结合、非遗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实用型与实物型相结合,实现“移动的博物馆”“把博物馆带回家”“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到“让文物活起来”。
深度实施文旅融合。南阳在文旅融合上应围绕“两汉文化”布局产业、培育业态、打造产品;有序开发文物遗址,建设“南阳黄山、古宛城、汉冶铁”南阳遗址公园;围绕“生活化”,将汉代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的文化精髓,融入旅游产品之中,形成汉文化茶馆、酒吧、演艺等休闲度假产品;引进文化创意企业,携手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南阳市博物院、南阳汉画馆等文博院馆,将南阳的玉文化、月季文化、红色文化、南水北调文化等特色文化逐步活化转化,推动文旅深度高质量融合。
(作者单位: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