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刘霖)2025年6月17日,瓦亭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多了许多特别的“心灵约定”:三年级(2)班的“亲情连线角”亮起温暖灯光,五年级(1)班的黑板上画着色彩斑斓的“情绪天气预报”……这场以“阳光心灵伴你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帮扶活动,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全校500余名学生的成长注入心理能量。
在心理辅导教师与班主任的协作下,一场覆盖全员的“心灵体检”悄然展开。通过量表测评与课堂观察双维度调研,教师们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分离焦虑”,个别学生因家庭变故出现情绪波动。随即,学校为特殊需求学生建立专属心理档案,像二年级(1)班就为小宇(化名)定制了“绘画疗愈+课间陪伴”计划——每天午休时,班主任李老师会和他共读一本绘本,用彩铅在画纸上记录心情变化,如今这个曾躲在教室角落的孩子,已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如果被同学起外号,你会怎么回应?”六年级(3)班的讲台变成了小剧场,学生们正通过情景剧演绎不同的应对方式。这样的“沉浸式”心理课在全校12个班级同步开展:有的班级用“优点盲盒”游戏让学生抽取他人写下的赞美纸条,有的班级设计“勇气储蓄罐”收集克服胆怯的小故事。心理教师王敏介绍,团队将抽象的心理知识转化为“情绪拍卖会”“心灵树洞信箱”等互动形式,仅上周就收到学生投递的136条烦恼倾诉,全部由教师团队分类回应。
“原来孩子咬指甲的小动作,是焦虑情绪的表现。”在学校开设的“家长心理课堂”上,四年级(4)班家长李女士在《儿童情绪密码解读》讲座中恍然大悟。活动期间,学校不仅推出线上亲子沟通课程,更创新开展“家庭情绪日记”打卡——家长与孩子用漫画、文字共同记录每日心情,班主任每周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匿名解析。这种“学校主导、家庭跟进”的模式,让原本对孩子情绪变化感到无措的家长们,逐渐掌握了“先共情再引导”的沟通技巧。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种。”瓦亭镇中心小学校长表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贯穿成长的必修课。”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用积极心态面对成长挑战,更让“关注心理健康”的理念深入师生与家长心中。正如六年级学生小雅在作文中写道:“老师的微笑像钥匙,打开了我心里的小窗户,原来分享烦恼后,阳光真的会照进来。”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