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大地心
□ 李 晓
我有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母亲。
中午下班回到家,门紧锁着。“唉,母亲上哪也不吭一声。”我埋怨着。可开门进屋一看,客厅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儿子、儿媳:邻居给我介绍了个活儿,给一位偏瘫的老太太当保姆,在家闲着着急,我去干干看,你们平时可能忙些,有时间多照顾月怡(孙女),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身体重要……”母亲不识字,找人替写的。我看着看着,泪如泉涌……
1992年春,父亲因病不幸去世。那年,母亲39岁,我13岁,弟11岁。但母亲未被困难吓倒,不少“好心人”劝她再组合“新家”,都被她婉言谢绝。她凭着瘦弱的双肩,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竭尽全力供我和弟弟读书。如今,我在县城一单位上班,工作比较稳定;弟在部队工作,也算有所作为,我们虽然薪水不高,日子过得比较紧巴,但在老家人看来,也算略有出息,母亲也常因此而自豪。她常不厌其烦地对我和弟说:“作为咱们这个家庭,你们能到这一步,也算争气,我知足了!但一定要珍惜,继续努力!”
2005年春,我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于是我和妻趁热打铁,费尽周折,把母亲接到了县城,从此,做饭、洗衣、拖地等家务活儿,几乎被母亲全包了。我们多次劝她:“妈,以前在老家,里里外外一人扛,现在该歇歇了,以后家务活也给我们留一些,也给我们一个强身健体的机会。”可她老笑着说:“这与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相比轻闲多了,如外边有合适活儿的话,我趁‘年轻’还要出去打工挣钱哩!其实我知道你们在外边混,并不容易,尽管有个‘韭菜园’,但支出的项目多着哩!”
可没到半年,母亲真找来了活儿——给一对退休教师当保姆,每月工资150元。一个月后,我问她啥感受:“挺好,不仅充实了生活,又锻炼了身体,还挣到了工资,一举多得,真好!”一直干到2006年春,我有了孩子母亲才辞职,接着担当起给我照看孩子的重任,直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孩子上幼儿园不到一个月,弟也有了孩子,母亲不顾路途遥远,又奔赴甘肃酒泉,尽管那边气候干燥,生活不太习惯,但母亲认为看孙子是自己“责任”,从没有因此而动摇。我记得有一次给她打电话说:“妈,你看不习惯,回来住一段再去吧!”“那不行,路途这么远,一来回路费够咱们一个月的生活费!”直到2012年10月份,母亲才回来。
在一个以网络博取流量的时代,母亲依然坚守着她生存的法则,谁也无法动摇她的想法。回来后,我和妻耐心地劝她:“妈,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以后就在家休息,我们上班了,你到体育场散散步、听听戏、跳跳舞,活动活动筋骨,你身体好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可没过一个月,母亲又开始四处打听找活儿干,接连干了五家,最多的干三年,最少的干五天,最后一家主人以“干活时间短”为由不给工资,可给母亲气坏了,自去年10月份起一直在家。
其实我知道,母亲在外边挣钱很不容易,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必须无条件接受指责,有时遇到没良心的人,还要吃变质的饭菜……稍有不顺就“换人”,最后一次回来,母亲带着眼泪,我看着她伤心的样子,当时就明确表态:“妈,你以后别再出去了,如果你要出去,我坚决阻拦!”这次,母亲担心我对她兑现承诺而造成心里不痛快,悄无声息提前离开了家,再次踏上“打工”的征程……
母亲的心,如大地对待草木,质朴天然,永远供奉滋养不求回报,让“留守”的儿子时常牵挂,时常仰望。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樱桃花开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