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崔伟)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山河震颤,举国悲恸。这场灾难造成近7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痛定思痛,自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 “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铭记灾难历史,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
15年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已成为推动安全发展的重要节点。从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到开展应急演练,从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如今,气象预警提前发布、地震速报即时响应、社区应急演练常态化……这些改变背后,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5年5月12日下午,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邓州市湍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邓州市骨伤医院)在北区组织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消防、防汛及电梯救援综合应急演练。此次演练历时一个半小时,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应急处置,全面检验了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战能力,为保障医患生命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下午15时30分,刚刚参加完护士节表彰大会的全体护理人员还未来得及换下节日的盛装,就立即投入到应急演练中。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次演练,主任、院长崔伟、党支部副书记贺维思、姚景显、副院长海坤、院长助理李涛等领导全程参与指挥,分管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李涛院长助理担任现场总调度。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贺维思副书记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在庆祝护士节的同时开展应急演练,就是要让全体医护人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既要做生命的守护者,也要做安全的践行者。"
消防演练:与时间赛跑
演练模拟住院部院内突发火情,浓烟迅速蔓延。随着警报响起,灭火组、疏散组、救援组立即行动。护士左改红等人熟练操作灭火器扑灭火源,医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指引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安全通道有序撤离。整个过程中,参演人员动作规范、配合默契,3分钟内完成全部人员疏散。
"使用灭火器要记住'提、拔、握、压'四字诀!"李涛现场示范讲解,"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掌握初期火灾扑救技能,这是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电梯救援:生命至上
"电梯突发故障,有人员被困!"随着对讲机传来急促呼叫,一场特殊的救援在电梯井内展开。副院长海坤带领医护人员模拟被困场景,技术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监控定位、安抚情绪、机械松闸等标准化流程,15分钟内成功解救"被困人员"。
"电梯困人时,保持冷静最关键。"参与演练的护理部主任刘云博分享心得,"我们要用专业安抚缓解患者焦虑,同时确保救援操作零失误。"
防汛抢险:众志成城
近期极端天气频发,防汛演练尤为关键。演练模拟暴雨导致洪水倒灌进入康复大厅,水位快速上涨。只见副书记姚景显和副院长海坤带头扛起沙袋,医护人员迅速组成人链传递沙袋筑堤。护士们也巾帼不让须眉不顾泥水溅湿白衣,与行政人员协同作战,10分钟内完成关键区域封堵。
办公室申笑天、后勤科邹炎、于国彬、李小琴等人熟练操作排水泵,工程人员检查电路安全。"防汛不仅要堵,更要疏!"院长助理李涛现场指导,"重点科室必须落实双回路供电,确保医疗设备在极端天气下正常运转。"
演练结束后,副院长海坤在现场总结会上动情地说:"今天看到我们的护士姐妹们在表彰会后立即投入演练,有的还穿着高跟鞋搬运沙袋,有的跪在地上检查消防栓,这种敬业精神让人感动!"
院长助理李涛指出三个"进一步"要求:
1. 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将每月9日定为"安全演练日",实现培训常态化;
2.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演练暴露的通讯协调问题,升级应急指挥系统;
3. 进一步提升处置能力:年内开展AED使用、防暴恐等专项培训,打造"一专多能"队伍。
在这个属于白衣天使的节日里,医护人员用特殊方式诠释了责任担当。刚获得"优秀护士"称号的李媛媛擦着汗水说:"比起领奖,今天和同事们并肩作战的经历更让我难忘。守护安全与守护健康同样重要!"
夕阳西下,演练场上的水渍渐渐干涸,但安全发展的理念已深植人心。正如崔伟院长所说:"今天的演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筑牢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让患者安心、让家属放心!"
编辑:轩雪麟.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奈志成 监审: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