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之水
赵永生
南阳的确是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也是世界月季名园所在地,又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直到乙巳年暮春,我踏上这方热土,真切地感受到南阳的温度、热度和深度。
我一向以为,南阳与我不过是地图上的两个墨点,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中间隔着无数的田野、山川、河流和村庄。
然而,世事常出人意料。2014年12月,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通水,一条人工天河将我们连在一起,使我与这座陌生的城池,有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联系。
站在南阳的渠岸旁,水色青碧,水流缓缓北去。这水是活的,它要走过一千多公里,途经无数村庄、城镇,这自然也包括我的老家河北内丘县的一个村。 我想象它们,如何穿过山腹,越过平原,经过多少泵站与闸门,一路被分配、被引导、被测量,却初心不改,始终向北方流去、流去…… 水面上偶有落叶飘过,起初还打着旋儿,不久便驯服于水流的方向。岸边的杨柳垂下枝条,似乎想要触碰水面,却又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儿。这水太珍贵了,连柳枝也不敢贸然招惹。
几个老人在渠边闲聊。他们面皮黝黑,皱纹里夹着阳光。其中一人说:“这水流走了,我们倒要省着用水哩。”众人笑出了声,但笑声里却掺着几分苦涩。他们的田地在下游,水从门前过,却要精打细算每一滴。我默然。世间事大抵如此,近者未必得,远者未必失。 一个四五岁小童跑来,向水中掷了一粒石子。水花溅起,旋即平复,连个涟漪也不曾留下。这人工天河见过太多世面,怎会记得一颗小小石子的冒犯。它只管向北流去,带着南阳的湿润与温度,流经我的故乡,流向首都北京。
我想,当这水终于抵达我老家时,大约已经认不出自己最初的模样了。它会被分流、被混合、被净化,最后从谁家的水龙头里涌出。那时可还有人记得,这水是从南阳启程的?水不言,只管流。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传家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