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胡春红)人间四月,芳菲尽染。4月28日,河南省胡林报乡村首席教师小学语文工作室同河南省胡春红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开启了一场充满温度与深度的交流之旅。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共享教育智慧,共探课题研究新路径。
参加活动的有英庄镇中心校业务领导陈祖武、英庄中心小学校长首席教师胡林报、陆营中心小学校长马元成、副书记王洪国、安全副校长汤刚及首席教师胡春红、骨干成员温岚婕、周婧等。
(拍摄:温岚婕)
共启交流,“语”你同行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上午9时,交流活动在陆营镇中心小学校胡春红首席工作室正式拉开帷幕。陆营中心小学马元成校长致欢迎词,他首先对胡林报工作室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指出:“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工作室作为‘孵化器’和‘加油站’,肩负着引领辐射的重要使命。期待两室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互学互鉴、携手共进,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马校长的话语掷地有声,既点明了工作室建设的初心,也为后续交流奠定了务实、开放的基调。
经验分享,共研共长
交流会上,两工作室主持人分别围绕工作室建设历程、管理模式展开分享。
首席教师胡林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聚焦课程开发、教研创新、教师培养三大方向,辐射周边多所乡村学校。他特别提到,工作室通过“青蓝结对”“同课异构”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首席教师胡春红则分享了工作室“家文化”建设经验。她谈到,工作室定期开展“送课下校”“读书分享会”,以文化凝聚团队共识,学习与探索“AI+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精研谨究,“研”途花开
课题研究是工作室深化教研的“重头戏”。交流中,双方围绕各自承担的省级课题,从研究报告的框架逻辑,到过程性材料的分类归档(如访谈记录、数据量表等),再到鉴定结项申请书的填报及成果等全流程环节展开深入探讨。
此次课题研讨不仅解决了具体操作层面的困惑,更构建了“问题共研——经验共享——成果共育”的教研新机制。共同突破乡村教育研究中的共性难题,让省级课题真正成为驱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
聚力追梦,展望未来
交流尾声,两位工作室主持人在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
英庄镇中心校业务领导陈祖武提出,工作室每位成员都将制定个性化的专业
发展规划,明确成长目标与路径。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优质课例、读书分享、撰写教学反思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学竞赛、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展示风采,努力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教育情怀的新时代优秀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陆营镇中心小学校长马元成为活动作总结:“今天的交流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教育‘双向奔赴’的新起点。希望老师们继续学习与探索“AI+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辐射引领,让工作室真正成为乡村教师成长的‘充电桩’。”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分享、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对乡村教育初心的回望与重塑。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正孕育着更蓬勃的希望。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胡林报与胡春红首席教师工作室的此次交流,让我们看到乡村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深耕与坚守。愿更多这样的“成长共同体”守望相助,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乡村孩子的求学路,让每一朵浪花都能在教育的长河中绽放光彩。
胡春红,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省级骨干教师、省市区级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卧龙区优秀教师、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师生才艺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END-
愿你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编辑: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