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州市检察院积极建立推行“检察+”三种模式——
打造党建联建联创新格局
近年来,邓州市检察院围绕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建立推行“检察+社区”“检察+乡村”“检察+机关”三种模式,着力开展以“活动共建、资源共享、协作共赢”为主旨的党建联建联创,努力提升党建质量、促推工作开展。
推行“检察+社区”模式,助力基层治理。构建共建机制。与院驻地的三里阁社区和院分包的龙堰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推行“三清单一协议”(检察职能清单、社区需求清单、共建项目清单,与社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到社区“双报到”,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躬行检察为民。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到三里阁社区参加清洁家园、文明宣讲等公益活动,帮助龙堰社区建立推行长效网格管理机制,先后助推化解宅基地、土地等纠纷10余件;在夏季重大汛情期间,组织30余名党员干警协助龙堰社区连夜转移安置群众600余人。延伸服务触角。聚焦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突出的涉众侵财犯罪,深入社区开展主题法治宣传20余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讲解60余次;强化诉源治理,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选派业务骨干到三里阁社区辖区的十三小担任法治副校长,依法帮助龙堰社区辖区的一初中化解与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的行政处罚争议。
推行“检察+乡村”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促组织强化。与脱贫攻坚中分包的九龙镇王冲村和姚营村分别建立联合党支部,坚持长期选派优秀党员到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抽派20余名党员干警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多方协调资金20余万元,帮助王冲村建设新村部,帮助姚营村改造提升村部,党建和服务群众阵地扩展到200余平方米。助产业兴旺。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黄金梨、冬桃、红薯、南瓜、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增收成效明显;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外出考察丝瓜络种植项目,试种实验田,带动困难户12人经常性在田间务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冷库各1座、安装光伏路灯100余盏、修建排水渠300余米、捐赠助学金5万余元。同时,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协调广亿万公司投资修复姚雪垠故居,打造文化名片。解群众所忧。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捐款资助、诉求回应、问题化解等,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推行“党建+机关”模式,助力法治建设。打造司法联动平台。组织刑事检察部门党员干警与公安机关加强联动,探索推行“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不起诉+公开宣告”“不起诉+检察意见”等机制,加强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有机衔接。积极运用“实、新、优”三字工作法开展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办案效率提升3倍以上。加大司法为民力度。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依法护航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合法有序经营,成功办理南阳市首例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申请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监督案等一批典型案件。实质性化解了人社部门申请强制执行对某家政公司的行政处罚非诉执行监督案,使停滞4年的行政案件得以重启,12名农民工的3.8万元工资得以追回。开展“小过重罚”治理行动,依法监督市场监管部门纠正对违法获利仅12.88元的某超市给予5.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深化完善被省院品牌立项的“涉检信访前端化排查化解‘三四五’工作机制”,对于信访苗头隐患事项,协同政法各机关源头性疏导化解70余起信访案件,被省委政法委表彰为“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坚持“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被省院立项的“国有划拨土地权益保护法律监督模型”已完成并投用,发现线索200余条,办理案件4件,已上架最高检模型平台。与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会签《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流程规范》,有力促进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通讯员 程晓轲 张小柯)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织牢安全防护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