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赵起玺 黄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及探究的热情。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诗歌和短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10月30日下午,南召县石门乡黑龙村小学校全体老师共同商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完毕老师应该与他们进行适当的互动,根据阅读文本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
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和智力会得到同步发展,这就揭示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智利的开发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而儿童又以七、八岁时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强烈。这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大量的阅读自然而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也会越来越丰富,也就学会了写日记,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老师应指导学生答题技巧,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答题前先读题,试做题。
培养创新意识是阅读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
在开放的信息环境里,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渠道有很多,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