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陈东)近日,走进南阳市南召县马市坪乡西大庄小学的各个教室里,绿植滴翠,鲜花争艳,生机盎然,满园春色,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是该校深入推进“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该校自2020年全面、系统地开展劳动教育,2023年秋期以来,学校按照河南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印发的《河南省乡村学校‘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在总结劳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绿健”主题实践活动,使“绿健”实践活动底蕴更 深厚,让劳动教育走向纵深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来,在“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中,各班级利用延时服务、劳动课、科学课、综合活动课、劳动月和假期综合实践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田间劳动、绿宠养植、花木养护、食育实践等各种活动80余次,其间融入语文、数学、思政、生物、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加法”的要求,使学生跳出书本走广泛实践,让校园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更美好,为劳动教育、“绿健”活动、延时服务、五育并举、乡村学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交通在线、顶端新闻、河南省教育网、盎然绿意、南阳日报、南阳网、南召融媒、南召教体育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学校活动动态、经验100余篇。
田园劳动,让课堂生机盎然。
南召县马市坪乡西大庄小学属于乡村小学,虽然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越来越少,但是依然有着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学校租用闲置农田2亩,按照《西大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西大庄小学‘绿健’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百草园和东篱园。其中百草园分为蔬菜区、粮食区、药材区可同时种植共20品种,四季轮播30多个品。
一、种植品种丰富。
蔬菜区种植的都是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时令菜。春天种植生菜、韭菜等;夏季有茄子、西红柿、丝瓜、苋菜、辣椒、油麦菜、空心菜等;秋季以萝卜、白菜、大葱、南瓜、冬瓜等;冬季有大白菜、生菜、大蒜等;粮食区种植玉米、花生、小麦、马铃薯、大豆等;药材区种植丹参、公英、鱼腥草、野菊花、金银花、山药、百合等本地中草药,还进行当归、党参、地黄、黄芪等品种的试种。
二、学生全程参与。
(1)整地播种。
种植阶段,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整地、播种、浇水等基本的操作技术,教师耕地,学生使用锄头和耙子平整,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亲手播种下各类种子,如番茄、黄瓜、辣椒、花生、桔梗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农具,还了解了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种植技巧。
田间管理。
学生们需要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除草,以确保各种植物的健康生长。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百草园浇水、除草、护理、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植物的成长过程。学生们观察到了从一粒种子从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2024年春季,连续干旱,刚刚发芽的农作物时刻面临枯萎,但是孩子们兴趣高昂,争先恐后,给玉米剔苗,给蔬菜浇水,给中药材类除草,每一次都汗流浃背,灰头土脸,手上沾满泥巴,脸上却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一个个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活力。路过的群众也纷纷赞扬,表示孩子们应该多参与劳动,多锻炼,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他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浇水频率,如何识别并防治病虫害,以及如何通过施肥促进植物生长。这些日常的养护工作,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耐心,也让他们对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体验收获快乐
田园种植是一个集教育、实践和体验于一体的项目,旨在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亲手种植,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从而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收获阶段,孩子们在蔬菜区里亲手采摘自己种植的蔬菜,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感。他们将采摘的蔬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或是在学校的食堂中加工成美味的菜肴。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也让他们学会了珍惜食物,理解到每一份食物背后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马市坪乡西大庄小学坚持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开辟了“百草园”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此积极践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的精神,让劳动教育实至名归、落地生花。”《学习强国》中如是说。
师生们在百草园采摘蔬菜
培育绿宠,让教室春意盎然
为了深化“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的理念,2023年学校修订《最美班级——西大庄小学班级“四化”建设评比方案》,把方案的核心定位在通过人人养绿宠,科学绿化实现美化,优化学习环境,将绿色植物的培养作为“四化”建设中的重点。学校鼓励各个班级积极培养绿宠,栽种各类绿植,旨在将教室转变为一个四季如春、生机勃勃的绿色空间。
学校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320人。在《最美班级——西大庄小学班级‘四化’建设方案》指引下,形成了全校师生养“绿宠”的热烈场面,用油壶、水桶、洗衣液桶、纸杯等废物再利用,制作创意花盆,在里面进行土培绿植,种植内容包括各种花卉以及辣椒、番茄等本地蔬菜、瓜果、中草药几十种。 栽种的绿植平均每个班级一百多棵(盆)。各班教室的窗台上、墙角边、走廊上,上百盆各种绿植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或正在发芽或枝繁叶茂或花香四溢,师生时刻沐浴在美丽的春光里,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和收获。
按照评比方案,学校每月对教室种植的绿植进行评比。旨在鼓励学生参与绿化,培养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植的数量:有的同学养护绿植5-8盆,乐此不疲;
2、绿植生长状况:检查植物是否健康生长,有无病虫害,叶片是否鲜绿。
3、养护记录:查看学生是否定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包括浇水、施肥等养护活动。
4、 创意与美观:评估教室绿植布置的创意性,以及对教室美观的贡献。
5、 学生参与度:考察学生在绿植养护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日常照料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6、环保意识:评价学生在养护过程中展现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循环利用等。
每月评比结果进行公布,给予优秀班级奖励,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绿色、和谐的学习环境。具体在实施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荣誉表彰:学校设立一、二、三等奖,以奖励在绿化活动中综合表现最优秀的班级。此外,还设有最佳品种奖和最佳维护奖,分别表彰在植物品种选择和日常维护方面表现最佳的班级。获得优秀评比结果的班级将得到学校公开表彰,颁发奖状,增强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这不仅激励获奖班级继续努力,也激发其他班级的竞争意识。
奖励机制:学校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奖励,包括学习用品、绿植养护工具、花木肥料等,以实际行动支持和鼓励班级的绿化工作。这些奖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3. 积分制度:积分制度是另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评比结果将与班级积分挂钩,表现优秀的班级可以获得100/80/60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学校资源或参与特定活动。这样的制度不仅增加了评比的吸引力,也鼓励了班级之间的健康竞争。
4. 优先权: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班级将获得优先选择权或额外名额。例如,在郊游、讲座等活动中,这些班级可以优先选择参与,或者获得更多的参与名额。这样的优先权是对班级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们的一种激励
5. 教师激励:评比结果将与班主任考核挂钩,表现优秀的班级可以获得10/8/6积分,计入教师业绩考核。这样的制度不仅增加了评比的吸引力,也鼓励了班级之间的健康竞争。
在教室里,学生们不仅养绿宠,还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的记录不仅帮助学生们学习不同植物的栽培技术,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近年来,为了优化育人环境,该校已经从优化校园大环境转移到教室小环境的轨道上来,通过班级“四化”建设促进教室环境的净化、美化、文化、绿化。四月份的评比方案强调了班级“四化”建设中绿化的份量,鼓励师生养“绿宠”,可以用油壶、水桶、洗衣液桶、纸杯等制作创意花盆,在里面进行土培绿植,种植内容包括各种花卉,以及辣椒、草莓、番茄等本地蔬菜、瓜果、花卉等。”《河南省教育网》(2024-04-26)中如是说。
学校对班级“四化建设”情况每月进行检查评比
食育实践,让生活温情盎然
学校在“绿健”主题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学校把近年来尝试的食育教育活动进行整合、提升: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食育课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餐前故事、餐桌服务等形式,宣传食育内涵。2023年以来,学校开展食育教育培训会4场,带领全体师生对食育的意义、内容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加强师生对包括食物知识的认知教育,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的教育;各班组织主题班会6节,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不挑食,养成营养均衡的习惯;不剩食,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通过一系列食育教育活动,学生对食育教育形成了初步的概念,饮食文化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
梳理食育活动,强化动手实践。
以百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收获的粮食、蔬菜、药材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以百草园的蔬菜为主,辅导员带领师生,采摘、清洗、烹饪,制作各种家常时令小菜,不但学习了烹饪技巧,甚至可与饭店厨师媲美,还可以吃到舒心的蔬菜;对百草园粮食作物进行加工,制作花样馒头、椒盐花生、水培豆芽等;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对百草园的中草药进行加工,制作排骨凉茶、菊花粥、百合汤等。
结合传统节日,学习传统美食。例如在2023年冬至,学校下发了《西大庄小学第七届包饺子比赛评比方案》,在辅导员指导下,班主任带领各班学生,选食材,制馅,买面皮,包饺子,各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萝卜(收获于冬季的百草园)馅的、有槐花馅的、有荠菜(收获于春季的百草园)馅的,饺子的形状各异,有普通型的、圆形的、心形的,花型的,寒冷的冬季师生们自己动手,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既享享受到动手的快乐,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强化技能学习,传承美食文化。
一年来,以百草园的收获为主组织食材加工的现场观摩、实践活动12次,引导学生生通过吃的实践,形成对健康饮食的牢固印象;在原来基础上,学生在厨师、辅导员、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会几十种菜肴美食的制作,传承了美食文化,提高了知识技能,尤其学生在家,主动展示烹饪才艺,深得家长赞誉。荤素粽子、荤素饺子、野菜饺子以及南召县的非遗项目——排骨凉茶、腊肉干饭和洛阳的胡包等高年级学生都能制作。
“该校自2023年,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开始尝试实施食育教育。通过食育课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餐前故事、餐桌服务等形式,探索食育内涵,尤其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百草园的粮食、蔬菜开展相关活动,效果想显著,帮助学生掌握了食物基本常识,普及了营养健康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养成远离垃圾食品等健康饮食习惯,改善营养健康状况。”《顶端新闻》(2024-04-15)
学校每学期组织食育动员会、培训会
植树护木,让家乡绿意盎然
“绿健”主题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植树造林公益活动相结合,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植树护绿,保护生态。
宣传教育,加强知识培训。
专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早早植入学生心灵,提倡学生从点滴做起实际行动,共同守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携手共建绿色环保、生态友好的美丽家园,积极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全面培训,了解养护知识,学习种植养护技巧。在实践活动开始前,老师们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确保学生们对植物养护有基本的了解。培训内容包括介绍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如何识别健康的枝叶和枯病的枝叶,以及修剪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老师们会使用实物示范,让学生们直观地学习到如何正确地修剪植物,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老师们会讲解浇水的技巧,包括如何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调整浇水的频率和量,以及如何判断土壤的湿度,确保植物得到适量的水分。这些知识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也是学生们在维护绿化时必须掌握的技能。
植树增绿,绿化荒山校园。在春季植树节前后,学校党支部主动联系当地政府申领责任林和对校园及周边进行绿化,栽树补苗,在老师带领下,挖穴、栽树、填土、浇水,学生在亲身体验其中的辛苦,领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花木养护,评比养护成果。养护花木活动成为了学生们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花木的养护中。包括公益林区和学校花木,均责任到班级,学校定期进行评比,检验养护效果。学生们自己绿化区域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浇水、修剪、除草和施肥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养护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校园内的绿化带进行了修剪、浇水、除草等养护工作。在活动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辛勤与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河南省教育网》 (2024-05-11)中如是说。
学生大多都学会了修剪树木
学科融科,让学生兴趣盎然
在百草园劳动基地,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从翻土、整地、施肥、挖穴、选种、播种、浇水、管护,一直到采摘、烹饪、食用,他们观察到了农作物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体验了从采摘到食用的全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们化身为小菜农,全面而深刻地体验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农作物生长的奇妙和劳动的乐趣。按照学校《《西大庄小学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融合实施方案》,全校各学科制定具体研究方案,以此展开课题研究。
品种杂交实验。例如根据科学任课教师的建议,2024年春,在百草园的六年级粮食区进行了三种玉米和三种花生的种植。玉米采收结束后,辅导员挑选正常生长的三类玉米,同大家探讨实验结果:在选种方面,挑选了黑色、花色、白色三种优质玉米种子;在种植时候,土壤、施肥、浇水这些外因条件基本相同;通过观察,黑色玉米的黑色纯度降低了,玉米粒底部呈现了褐色,白黄相间的花色玉米有了褐色或黑色的颗粒,白色玉米有花色玉米的痕迹。同学们纷纷议论,“染色了”“串色了”。老师提醒大家这是三种玉米实现了杂交的结果:玉米受精方式是通过风媒授粉,所以混种的玉米实现了杂交,从颜色上已经表现很明显了。老师借机带领大家把科学课堂上遗传与变异、子代和亲代等知识现场进行了学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在课堂上感觉难懂的知识在今天迎刃而解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们参与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亲自观察到了玉米杂交的结果。在观察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收获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勤劳、探究科学的习惯。
2、学习药材种植。学校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两处:百草园和东篱园,把劳动教育、“绿健”活动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增加中草药种植等理论培训和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增加药材类种植,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成学习中医药文化的主要阵地,使劳动教育课程更丰富,学习中医药文化也有了依托。东篱园依托华润集团与南阳金蕾集团的合作项目——野菊花种植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习野菊花育苗、栽种、加工、药用价值等方面知识。
百草园里开辟药材区,种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中草药,蒲公英、鱼腥草、丹参、桔梗、地黄等,学生亲自体会常见中草药的种植、管理、采收技术。
2024年秋期,补种中草药的时候,技术指导人员详细讲解了党参、公英的种植方法,示范如何选苗、栽种、灌溉、施肥等种植技巧。师生们一道挖穴、浇水、补种。校长陈东现场示范,带领同学们除草、翻土、区分杂草和药材幼苗。学生们认真倾听,合理分工,除草、浇水、抬农具,忙的不亦说乎。2024年收获药材的时候,高赢老师不失时机上了一节中草药普及课,高赢拿起一棵丹参耐心地向同学们介绍:“我们本地这叫血参根,中药名是丹参,又名赤参、红根等,生于山坡草地林边道旁,或疏林干燥地上。目前多为栽培,主产于四川、河南、山西等地,我们家乡有大量野生的,药效很好。采挖后,除去茎叶,洗净,切成厚片,晒干,生用或酒炙用。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本草纲目》中称其‘能破宿血,补新血’”
3、巧妙把握时机。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是为了劳动而劳动,百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来,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思想教育,百草园已经成为校园外的一个重要课堂。“教育无劳动不完善,劳动无教育不完美”,即使在腾茬整地的过程中,也不失时机地进行蔬菜、药材等知识的学习。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学校特别注重劳动与学科知识的融合,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到百草园通过计算各种种植面积来学习几何知识;在科学课上,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来学习生物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该校把劳动教育、“绿健”活动、课后服务有机融合,根据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劳动课程,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2024年又开始《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融合》的课题研究,根据科学老师建议,实施三个品种玉米混种的实验。在百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翻土、整地、施肥、选种、播种、浇水、除草、管护,学生们观察到了玉米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参与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亲自观察到了玉米杂交的结果。在观察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收获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劳动和探究的精神、勤劳和科学的品质。”《人民日报》(2024-8-7)中如是说。
在二届三次暑假采摘日活动中,学生检验玉米杂交结果
“绿健”活动,让校园生活更美好
随着“绿健”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学校的校园生活更加美好。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活动的效果显著且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了环保意识。
植树造林、养护花木、绿化教室等活动中激发了师生对环保的关注和参与,让大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废弃物件改造花盆,制作作品等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增强了师生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
美化了学习环境。教室的“四化建设”活动中,学生养绿宠、栽绿植装扮的教室,为教室等场所增添了绿色,美化了环境,提升了师生的生活质量。
三、丰富了知识技能。例如在百草园开展的各种种植行动,使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种植的全过程,从选种、育苗到养护、收获,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加强了思政教育。各种活动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劳动体验等活动,培养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品质,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五、改善了饮食习惯。在学校中开展的食育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食材的种植、加工等环节,使他们更加了解食物的来源和营养价值,从而培养了健康饮食的习惯。
六、探索了学科融合途径。活动促进了多学科教育教学的融入,如生物、科学、数学、语文等,使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取了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七、增强了五育并举的效果。“绿健”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与延伸,融合了德智体美劳的多种教育,实现了五育并举的效果。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