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区域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 陶晓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实际,南阳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锚定核心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落实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各项任务,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据核心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从水源地空间格局、污染控制、产业布局、城乡发展、生产行为和消费模式等方面作出基础性制度安排,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核心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水源地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要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应该全方位、全领域、整区域推进。不但要坚持水源地一盘棋,也要契合水源地的区际差异特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性,制定相对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完善全面绿色转型财税政策,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健全绿色转型价格政策,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形成较完善的水源地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支持体系。
以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充分发挥水源地区域性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推动区域性高校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水源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完善水源地碳排放核算体系和碳市场交易制度。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