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观看内容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利用固废制备泡沫混凝土,每1立方米可节省约100公斤水泥,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4公斤,一年可减排约470万吨。泡沫混凝土不仅能浮在水面,还具备高强、低弹抗震性能,是一种新型环保低碳材料,广泛适用于房建、路桥、高铁、地铁、市政等十几种应用领域。华泰新材为河南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连续4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拥有有效知识产权50余项,是14项行业标准主编单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既是南阳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逻辑。4月7日,南阳日报社“春涌南阳·社长(总编)探访新质生产力”大型采访报道采访组走进高新区中国双碳泡沫混凝土产业园,深入探访新质生产力在我市低碳环保新材料领域的生动实践。
发力绿色生产力
——南阳成为中国泡沫混凝土行业优秀的技术、资源及人才培养基地
“利用固废制备泡沫混凝土,每1立方米可节省约100公斤水泥,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4公斤。按目前的泡沫混凝土使用量计算,一年可减排约470万吨。”草木青绿,空气清新,站在高新区中国双碳泡沫混凝土产业园,河南华泰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文朴对记者介绍了公司新产品的“含绿量”。中国双碳泡沫混凝土产业园项目坐落于高新区4号工业园区,占地面积59.59亩,是南阳市首个聚焦泡沫混凝土行业绿色低碳新材料研发、中试、成果转化与应用及碳汇开发的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河南华泰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新材)建设,将打造低碳泡沫混凝土全产业链园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材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基础产业之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化废弃物为资源,变负担为财富,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国内建材领域一直在探索。“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公司的发展理念是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好家园,正与之相契合。”吕文朴说,华泰新材深研泡沫混凝土行业,立足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对建材工业的新要求,走出一条从绿色环保到节能降碳道路,使南阳成为中国泡沫混凝土行业优秀的技术、资源及人才培养基地。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曾播出专题片《神奇的混凝土》,向世人展示了泡沫混凝土的神奇之处:在水泥浆中加入均匀分布的大量气泡,最终形成的泡沫混凝土不仅能浮在水面,还具备高强、低弹抗震性能。相对普通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环保、轻质微孔、低碳填筑材料,可广泛适用于房建、路桥、高铁、地铁、市政等十几种应用领域。自2008年成立以来,华泰新材以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及制备工艺、发泡材料、高智能化生产装备等创新技术为核心,专注于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了集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为一体的完整技术链。尤其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掺量工业固废泡沫混凝土及其应用技术”项目,被河南省科技厅和南阳市科技局立项为河南省、南阳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项目成果可掺加固废70%以上,替代水泥高耗能材料,整体工艺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革命性创新产品。新质生产力为华泰新材带来了一流的产品,也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和地位。公司被评为河南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连续4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重大技术入选省科技厅《河南省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省住建领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目录、获省工信厅2023年度“零碳中原杯”河南省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优秀奖。公司是《泡沫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剂》等14项行业标准主编单位,在行业中遥遥领先。港珠澳大桥工程、国家博物馆项目、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郑渝高铁、鲁南高铁曲阜东站……令华泰人自豪的是,公司的优质新材料产品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被应用到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上。并且走出国门,在越南、泰国、蒙古等15个国家得到推广应用。以多年行业经验及技术实力引领,华泰新材培育孵化出泡沫混凝土企业近800家,成为中国泡沫混凝土行业重要的人才与设备基地,并带动数万南阳人外出跟泡沫混凝土打交道。以绿色闯天下,南阳人依托新质生产力在建材工业领域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科技创新不停步
——近3年投入约1500万元用于科技攻关,拥有知识产权50余项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最鲜明的特点。中国双碳泡沫混凝土产业园里,一台台集成装备整齐排列,见证了华泰新材装备制造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据华泰新材新材料开发部总经理范志广介绍,公司最初的生产装备现场制作泡沫混凝土,需要十几个人操作,一小时才生产十几立方米,后来不断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现在装备已经进化到数字化,只需一人操作,一小时可生产出120立方米。数字化、智能化带来了效率的提升、质量的完善,从而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跃升。“华泰新材的每一次前进,都是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形成的。”吕文朴说,公司坚持“精进创新”的价值观,以技术创新研发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之于华泰犹如生命。科技创新是勇气和胆识的结晶,方向路径尤其重要。当泡沫混凝土产业初兴时,人们的目光更多地盯在降低水泥用量和生产成本上,华泰新材则定位于低碳发展的高层次理念——这一路径创新,促使生产技术的科技水平更高。为了保持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华泰新材大手笔投入科研,尤其是近3年来投入了约1500万元用于科技攻关。目前,公司已拥有有效知识产权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33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版权1项。自主专利的研发与取得,提升了公司的软实力,铸造了华泰品牌。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使公司成为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领军企业,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华泰新材的持续突破,与我市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市科技投入持续提升,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相继启动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业培育实现量质齐升……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南阳大地激情澎湃。承载着华泰新材雄心壮志的中国双碳泡沫混凝土产业园,就是在市委、市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关心支持下建设起来的,是我市支持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的创新性举措。产业园规划建设为低碳泡沫混凝土总部基地和国际研发中心,在这里,华泰新材自主研发的低碳泡沫混凝土技术,将不断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变革。据估计,未来5年内,低碳泡沫混凝土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展望2029年,中国双碳泡沫混凝土产业园预计可带动的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凝聚人才激活力
——与20余家院校产学研合作,23名专家教授加入公司科研团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我市坚持走好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人才强市之路,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让更多“千里马”竞相涌现、各尽其才,不断提升生产力质态,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华泰新材有一支年轻的新材料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40岁。”范志广说,低碳泡沫混凝土是一个新兴产业,团队成员都是在探索中提升学习力,从“小白”成为高手。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团队建设,通过打造学习型企业,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成为科研创新的骨干力量。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华泰新材拥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泡沫混凝土材料产业联盟等多个研发平台,并与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引进,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的23名专家教授加入公司的科研团队,涵盖土木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软件工程等众多专业领域。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目前,通过联合产学研合作单位的优势资源,华泰新材建立起全国最大的新型、节能、环保泡沫混凝土材料创新智库。人才,正成为华泰新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断积蓄新动能、释放新潜能、打造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聚焦当下、锚定未来,在中国双碳泡沫混凝土产业园,我们看到了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劲脉动。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我们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培育富有绿色内涵的新质生产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生产力,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河南华泰坚持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在工艺创新、设备集成创新方面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双重赛道并驾齐驱,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潜力。绿色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生产和增长方式、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为企业工艺流程改进、技术改造、绿色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空间,提高了要素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而且为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规模和强度提供了新路径。我们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占领新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抢跑,实现换道领跑。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肩负重大政治使命,应加大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走正走好水源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崛起、美丽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