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方城县券桥镇把“变农村劳动力为乡村振兴生产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好局面。
坚持一个原则。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动摇,明确“以产业带市场,以市场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发展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县静脉产业园、镇工业园、电商创业园、村回创园“四园”格局初步形成,以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村就业服务站为阵地,当好就业创业的“宣传员”、岗位信息的“推介员”、群众就业的“服务员”、劳动纠纷的“调解员”。
突出两个重点。突出抓好就业和创业。聚焦“人人有活干、户户有增收”本目标,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扩就业、助就业,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村就业服务站全部实现机构规范化、人员专业化、数据信息化,全镇12868户47691人,有劳动力28756人,富裕劳动力20452人;劳动力转移15639人,其中省内转移10652人,省外输出4971人,境外就业16人;从事第一产业1158人,第二产业6528人,第三产业7953人;南阳智慧就业平台信息录入25586人。抓好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和创业政策的落实,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增收”的良好局面,通过建设电商创业园,不仅让优质农产品、工业品搭上了“数字快车”,同时也为越来越多满怀抱负的年轻人、创业者提供了施展能力的大舞台,网红团队已由当初的马庄村“发发哥”一支发展到目前的十二里河村“仨老表”团队、岳庄村“光头五哥”团队、冯洼村裕福食品团队、券桥村“券桥姊妹花”团队、马旗·宁圣电商团队等6支团队。
抓实三项服务。做好就业培训,通过双培双增、公益岗安置、雨露计划、“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电商创业园等多个平台,先后组织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50余场次,累计培训1.5万人次。做好就业服务,通过“稳岗留工”春风行动、“万人助万企”网络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累计实现5000余人意愿就业。抓好创业政策落实。利用微信等,多形式宣传各类创业贷款政策,实现就业创业的梦想,2021年金融小额信贷250余万元,惠及群众548户;2022年办理小额信贷49户245万元,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此外,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各类劳务纠纷问题,近年来累计接待群众咨询560余人次,受理调解申请160件,追回工资32.5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做到四个结合。把就业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万人助万企”活动结合起来,借助“企业服务日”活动,各包联干部积极向232家市场主体宣传省稳经济90条、市稳经济100条、县3月份满负荷奖补及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南阳市金融政策及金融产品便企手册》便企政策措施,帮助13家企业解决发展问题29件。把促进就业与“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技能培训一人,带动致富全家”的火热氛围,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400余人,200余人领到专业证书。把扩大就业与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起来。开展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监测家庭“一人掌握一技能”培训覆盖行动和“一劳动力实现一就业”稳岗增收行动,去年以来转移该群体劳动力就业1804人,安置公益岗161人,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及监测对象1232户2499人实施了就业技能培训并发放补贴资金207.9万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结合起来,创办回创企业29个,安置就业1000余人,9家被评为“巧媳妇”基地,实现了人才回创、就业回潮。
就业的背后,是一家家希望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广大群众,是一户户渴求安居乐业的家庭,是一个个想要通过拼搏实现理想的创业者。券桥镇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逐步把农村的劳动力变为乡村振兴的生产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