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党建引领“五星”村党支部和“五星”机关支部创建为重要抓手,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以“五星”支部创建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打开富民增收新渠道。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田长”制度,常态化开展巡田工作,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围绕“一村一品”建设立足实际,大面积发展花生产业,形成种植-加工产业链。不断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和生态林果采摘等特色产业,2022年,三间房、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闻老庄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等,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以来,发展瓜果蔬菜特色产业107户120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2座。持续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劳动密集型回创企业遍地开花,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形成“技能培训一人,带动致富全家”的火热氛围。
开展三零平安创建,发挥基层治理新效能。探索推进全科网格化三零平安创建新机制,设大、中、小网格300个,其中大网格5个,中网格27个,小网格268个,覆盖全镇2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个社区、221个村民组,发挥网格长、网格员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人民调解员、安全处突员、矛盾化解员“五大员”作用,以服务为根本,以政治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先导,以法治为保障,以智治为支撑,推进“五治融合”,确保不出事、不出乱、不出相,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去年以来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化解矛盾纠纷136起,办结信访案件17件,安全生产专项排查场所373个,排查隐患811处,现场完成整改656处,限期完成整改155处,责令停业27处,强制拆除5处,处罚1处,立案调查1处。
持续推进环境整治,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持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示范创建参与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发挥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扩大垃圾分类的深度和广度,对镇区垃圾分类亭和分类垃圾桶进行定期清洗维护,按需及时新增垃圾分类亭,及时更换破损、陈旧的垃圾箱、垃圾车、垃圾桶。目前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清理河道垃圾,消除乱堆乱倒垃圾现象,常态化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和潘河、清河、礓石拉河等河道垃圾治理。联合县直有关单位对国道G234、省道S103线、镇区光明路等两侧违规占道进行综合整治,拆除乱搭乱建31处,取缔占道经营12处。开展万亩农田林网示范方项目等植树造林工作,新栽植林木5万余棵。按照“设施美,环境美,服务美,管理美”的目标,不断开展“美丽农村路”示范路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以线带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
不断深化移风易俗,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抓手,建立机制、打造平台、选准载体,推动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成立镇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建立考核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党的高质量建设、村级百分制绩效考核、精神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整治农村社会不良风气的重要考核内容,成立暗访组,及时查处通报典型案例。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明确“什么事可办”“什么事不可办”“什么事在什么范围办”,使村规民约从“选择性遵守”变为“强制性约束”,全镇26个村通过“两委”换届,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村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推动移风易俗纵深发展。(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