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境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静境
作者:  廖华歌

静 境

廖华歌


  静静地月下漫步,静静地听一朵花开,静静地想一个人,皆是悠然之美境,而静静地读书,更是静中情味世无双……

  癸卯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秋雨连绵,不少人放弃旅游,宅家看书充电。窗外潺潺雨声,室内安谧温馨,桌前一杯热茶,手捧自己喜欢的书沉醉其中,那真是最令人神往最美的人生至境。古人有十一件令自己快乐的雅事,而“阅书”赫然位居前三。读书养气,宁静生慧,幽寂而明,向着美好,梦想一路开花……

  酷暑炎炎之日,曾与女友相约到城南一家“诸葛书屋”看书。轻轻推门,扑面凉爽中映入眼帘的画面,令我顿时震惊不已。宽敞明亮的房屋,四壁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一排排桌前座无虚席,大家都在埋头阅读,偌大的房间,宁静得没有一丝声音,只有空气在默然流动。

  放慢脚步的同时,我立时也禁言敛声,女友和我只能用口形和手势无声交流。我们很快在后排找到空位,各自从书架上抽取自己想看的书,静心沉浸其中。我看的是一本《汪曾祺书信集》,精选了汪老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赴美国参加国际协作活动,历时三个月在写作和讲学之余,写给夫人施松卿、弟弟、妹妹、恩师沈从文以及巴金、朱德熙、朱奎元等友人的书信,信里有国外见闻,家长里短,人情世故,文学杂谈等,读来既简约真挚,又耐人寻味。那时的汪曾祺已六十七岁了,可他的感觉却细微灵慧,思想机敏锋锐,文字清新耐品,读之如饮甘醇,弥足珍贵和享受。

  宁静是一种境界。

  植物学家研究表明,所有的花开,都是在宁静中完成的。

  翻阅古诗可见,多少诗人都在静幽中感受岁月,吟咏人生世事的伤愁、忧愤、相思与美好等况味。

  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贾岛的《题李凝幽居》、白居易的《宴桃源》、王维的《鸟鸣涧》、柳宗元的《江雪》、李珣的《春山夜静》、王籍的《入若耶溪》……清幽宁静才能品尝出人生真正的滋味,令我们怀揣希望去努力,与日常琐碎同行,过宁静自省的日子。

  曾经,我走进一家艺术之门,那家人无论老少,说话都是那么轻言细语,甚至用微笑或点头来回应一些要说的话。面对此情景,我很惭愧和自责,也赶紧随之放低了声音,深感高声喧哗和大腔大调是对这恬静之境的恶性破坏,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罪过!由是也更加明白,他们的书画作品为什么非同寻常,每每参加国展荣获大奖,深得同行们的喜欢和称赞。试想,若无禅寂与静思,无心悟和想望,而是整日浮躁焦虑,吵闹纷争,心有旁骛,追名逐利,怎能收获到生命中至高的美好?

  极静自处,潜心读书,砥志研思,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是开启暖照幽暗心灵的一束束光……

  永难忘怀,那个大雪纷飞天穿越阿尔卑斯山时,面对山坡上一望无际的黑松林,我们一行人全都满怀敬畏地站下了,默默向这片松林向每一棵松树行深深的注目礼!从山脚到山巅,无一棵杂树,差不多全是盆口样粗细清一色的松树林,它们方阵般棵棵挺拔高标,直入云天,除了飞雪落在枝叶上的沙沙声,深度的静寂统领着天空和大地……

  仿佛时间在此停息,世界从繁华归入幽静沉寂,我分明感觉自己已走进久远的童话,完全是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无荣无枯……

  这应该是飞机从空中向地面播撒的种子吧?不然一山的树木怎会这样井然整桩?

  幸亏这松树是生长在不见人烟的荒凉之地,它们才成为蓊郁之林,若换作热闹地带,能会是这样吗?

  生态很重要,但更为根本的是个体生命的不懈努力,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它们就可以静静地生长,静静地走自己的生命历程……

  雪在飞舞,大家的心随纷纷话语在飞扬,四周是那样静,静得我们的每句话都凝成了洁白的珍珠。

  仿佛一切都沉入远古洪荒的宁静里,就连鸟儿的鸣叫和松鼠的欢跳,也被这苍茫大静悄然溶蚀。

  万物在深度大静的安谧中阒然行走……

  放蜂人说,蜜蜂只有在安静的花丛中才能采花酿蜜,若是人群集中地,纵然有大片的花儿,它们也酿不出多少蜜的。

  田地里的庄稼亦是如此,没有阳光雨露下的静静生长,哪来丰硕的成熟?

  静是一种能力,静能让生命充满生机,创造出一个个惊世奇迹,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名著、科研成果、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无一不是在寂静中诞生!没有在静寂中的静观默察,没有深度的勤苦思考和感悟,就不可能呈现人类文明。

  静是有条件的,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适宜,更要生命内在的真正融入,心境虚静不一定都能成就一番功业,但要想成就一番功业必须避嚣习静,沉声静气,此无关赞美,无关诽谤,无关屈辱,无关争论,静静地努力,静静地等待真相,即使最终等不来真相大白,也烽火熄灭,胸有和风,恭默守静,不负自己……

  放蜂人说,哪儿幽静,山花满坡,我就往哪儿去,因为蜜蜂在这样清静的地方才能更好地酿蜜。

  世界著名科学家莱特兄弟,经过无数次潜心静定的实验,终于成为改变人类飞机历史的两个传奇人物。

  曹雪芹写《红楼梦》,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都是血。那种静寂笔耕的辛酸、汗血与苦楚,有谁能真正理解和体味?

  万物静中得。

  学必专静。

  有人问一位智者,倘若生活将他逼向一座荒岛,吃喝除外,只允许他带一样东西,他会带什么?

  书籍!智者想也不想,脱口而出。他说,只要有书看,自己就能活下去,就不会在荒漠沉寂中化失。

  尼采说,始终全神专一的人,可免于一切的困窘。

  而静,是始终全神专一的保障。

  深山河流清澈见底,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石头,将河水切割出深浅不同的样貌,透过明净的河水,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悠游,许多时候疑惑那水可否已止步不前?仔细倾听才知道,它们是在静定无声地默流。唯有静静地流淌,才可除去杂质,沉淀浑浊,过滤出一脉纯净的清流……若是洪水暴发,一河喧嚣,泥沙俱下,失却安静,是断乎不可能出现清冽可鉴的粼粼波光的。

  心若不静,万般皆失。安静到极致的人,都是一生顺遂的“狠人”。

  唐太宗李世民,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时,胸有良策,镇静自若,毫不恐惧,年近二十三岁的他就扫平北方,奠定唐朝基石。

  古代名将无论面临怎样不利的景况,都绝无畏惧之心,胸有静气,依旧下棋饮茶,谈笑御敌。

  天地分阴阳,日月分昼夜,一静则万物生。当代人最需要的,并非所谓的“成功学”,亦非所谓的“奋斗学”,而恰恰是静心的品质。欲成大事先镇定,欲成大业先静心,心静如水则安,事静如水大吉,唯有沉静自如,才能培养超于常人的智慧、心志、气魄和格局。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简与静,素与雅。每临大事有静气,静以加身,人生安稳。只有真正沉下来,静下心,静静地做自己,才可静以致远,而后能有成……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