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组织“九月寒”种质资源评价及优异基因挖掘研讨活动
挖掘优异种质资源 再现南阳稻米辉煌
南阳网讯 (全媒体记者张超 通讯员杨阳)9月11日,由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南阳市农科院共同举办的水稻“九月寒”种质资源评价与优异基因挖掘研讨活动在南阳市举行。来自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种业公司的领导和水稻专家30余人参加活动。
今年3月,市农科院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水稻中期库找回濒危种质资源西峡“贡米”品种“九月寒”种子123粒,由于种子尘封多年,芽率低、芽势弱,种植后出苗30株,出苗率24.4%,目前进入灌浆期,长势良好。待种子成熟后,市农科院计划今冬明春采取南北穿梭加繁,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批量“九月寒”种子进行示范推广。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首先来到市农科院潦河试验基地的试验田中,实地考察水稻种质资源圃,并重点了解了失而复得的“九月寒”。
专家组详细调查分析了每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特性特征,在随后召开的研讨会上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分享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九月寒”是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西峡水稻的当家品种,在南阳地区家喻户晓。该品种无芒、产量高、米质细白、有清香味,因成熟期在农历九月,群众称为“九月寒”。但是由于其品种生育期过长,1979年以后,“九月寒”几乎已无人种植,其种质资源也无从寻觅。
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在研讨中提出,要对“九月寒”的生存发展史进行深入研究,进行品种改良,把品种变品牌,把品牌发展为产业,谱写稻作文化,延续“贡米”历史。其他与会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分别对“九月寒”等优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研讨中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意义重大,“九月寒”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重要的农业研究价值,“九月寒”大米吃起来软、香、粘、糯、甘,虽消失多年,但现在失而复得,重现南阳大地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下一步要积极做好相关研究,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讲好“贡米”故事,重塑南阳水稻产业辉煌。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中国通号希望小学举办古镇会馆文化研学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