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河南】开封徐场村:民族乐器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乡村振兴看河南】开封徐场村:民族乐器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作者:  张香丽

  “家家有作坊,人人能挣钱,户户是老板,幸福的生活比蜜甜。”7月16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堌阳镇徐场村,村主任徐永顺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 

徐场村村口用砖瓦砌成的琵琶造型。张香丽 摄 

  据了解,多年来,徐场村利用泡桐这一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乐器村”。该村105户村民里,90余户从事民族乐器加工制作,产品包括古筝、琵琶、古琴等,形成了原材料加工、产品及配件制作、包装为一体的产业链。 

  该村生产的乐器产品包括古筝、古琴、琵琶、扬琴、大小阮等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年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12万多台把,乐器音板及各种乐器配件15多万套,年产值达到1.8亿万元。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 

徐永顺介绍徐场村的古琴产业。张香丽 摄 

  七贤琴坊是该村一个生产高端古琴的作坊。作坊内,一位手艺人正在对古琴进行打磨。徐永顺介绍,一把高端古琴的制作有200多道工序,需要经过几十遍的打磨、阴干,历时2到3年才能完成。一把好的古琴可以保证千年不变形,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手艺人正在对古琴进行打磨。张香丽 摄 

  每天五点以后是发货时间,徐场村的快递网忙碌了起来。在真秦乐器,老板娘正在打包发货。“我们主要生产古筝,每年可年产古筝3000台,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从古筝的制作到打包发货都是在家里完成的。”该公司负责人郭爱玲说。 

  漫步徐场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悬挂着古琴古筝工作坊的牌匾。悠扬的乐声从院落里响起,荡漾在整个村落,奏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编辑:胡叶樵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