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关沧桑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古关沧桑
作者:  陈学现

古关沧桑

陈学现


  《道德经》这部影响世界的哲学巨著竟产生于函谷关!这改变了我对函谷关的认知,也增加了我对函谷关的兴趣。


  我不禁心存疑问:函谷关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位思想的巨人,欣然停下行走的步履,写出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我终于来到了“泥丸可封”的函谷关关口。在中国历史上,这里不断经历战争的蹂躏,曾经是满目疮痍,布满了战争硝烟和血雨腥风。眼前的这座关楼,是1992年依照汉砖上“函谷关”关楼图像重新修建起来的,四座关楼一字排开,宏伟高大,气势不凡。每个关楼,又分上下三层,层与层之间,有粗大的红漆柱子支撑。中间关楼的二层,置一门铁质古炮,炮管乌黑粗大,炮口朝东,瞄准关下的来路。

  推开半掩的红漆关门,我像一个通关的旅人,从关外走向关内。幽暗的关门里,空旷寂寥,回声悠长。平整的路面上,并没有前人留下的车辙履痕,也不见守关的士兵,甚至没有人盘问一声,有特别不真实的感觉。也仅仅是两三分钟时间,就轻易地抵达了关内,关内的阳光十分刺眼,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向函谷关深处走去,左右两厢的山崖,像两堵高墙耸立左右,天空一下子就变成了一条缝隙,天上的流云,走马灯似的从头顶一晃而过。山崖上的树木、杂草和一些残枝败叶悬挂着,随风摇摆,没人理睬,荣荣枯枯不知多少年。再往里走,杂草塞道,满目荆棘,了无人迹,不禁心生畏惧,不敢远趋。我想,在远古的战争年代,这里肯定是人声鼎沸车马喧喧,一派热闹忙碌景象。但现在,函谷关废弃久也。它不但没有了战争气息,甚至演化为取悦人心的休闲娱乐场所,这恐怕是前人所始料不及的!

  重新返回关外,却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仅仅半个时辰,关外却阴云四合,朔风骤起。上万平方米的大广场上,狂风夹杂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扬起阵阵烟尘,气势汹汹地横冲直撞。我站在那里,迷得睁不开眼睛。此时,从遥远的天际,看不见的弘农涧河对岸,传来沉闷的隆隆之声,似战鼓在“咚咚”地敲响。侧耳倾听,好像有战马的嘶鸣,有军队疾进的“沙沙”声,有两军对垒时,刀枪剑戟 “叮当”的撞击声,更有士兵摇旗呐喊的冲杀声,分明还听到刀枪刺入身体的“噗噗”声,战士们倒地发出的痛苦呻吟声……我甚至还恍若看见,一位骑着战马、身披铠甲的将军,挥舞着手中的战刀,在人群中左冲右突,跌跌撞撞地朝函谷关冲来,还未冲到我面前,却化作一缕轻烟,消散于狂风之中,无声无息……此刻,我的耳畔,忽然飘来苍凉悲壮的歌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自秦汉以来,函谷关的军事战略地位,就已经开始“动摇”了,到汉武帝时,干脆下令“除关”,函谷关就成了连接中原与西部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远离了战争风云的函谷关,是不是会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消亡在历史深处呢?绝对不会。因为它已被历史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有其不朽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老子和他的《道德经》。《道德经》是函谷关这片血域疆场上,开出的一朵最美丽最妖艳的智慧之花,它虽产生于战争的交接点上,产生于历史的刀光剑影中,却以“不争”“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等成为其精神内核,这可能是战争的反作用力吧。

  而今,人们来到函谷关,凭吊一下古战场,在《道德经》里汲取精神营养,叩问来路,探寻未知,释疑解惑,也算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课吧。函谷关也因为老子,因为《道德经》,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无与伦比的一座“文化雄关”!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报告文学《天下第一岗》出版发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