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带你了解血常规检查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科普 | 带你了解血常规检查
作者:  彭伟

  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化验检查之一,通过检测血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来反映机体的基本情况,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与健康筛查中起重要作用。血常规检查方便快捷是医生诊断病情最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但化验单上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还有很多上下箭头经常让人看的一头雾水像天书一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血常规报告单。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看报告时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系统: 报告项目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如果报告单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数值后标有“↓”号,就提示可能有贫血存在,然后可根据其他红细胞参数来进一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白细胞系统: 报告项目有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包括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和数值。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如果中性粒细胞(N)的数量和百分比增多一般提示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L)的数量和百分比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系统: 报告项目有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如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可以辅助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正确解读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我们才能更加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其他血液影像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我们的某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商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彭伟)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