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有个“小江南”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淅川有个“小江南”
作者:  杨振辉

淅川有个“小江南”

  

  潺潺的溪流,清脆的鸟鸣,烂漫的山花,古朴的村落……时至深秋,在群山环绕的淅川寺湾镇水田峪村,有着胜似春光的美景。

  “村后有口泉眼,水流喷涌澎湃,在村中奔腾跳跃,迂回处形成一个个深潭,鱼游虾嬉、穿梭游弋。清澈的泉水两岸,是一层层泛着金色波浪的稻田。”在退休教师吴秀山的记忆中,水田峪村因水稻田得名,也因水而美。如今70岁的他,又担任“文明宜居”村庄创建的“首席顾问”。

  2022年,淅川县将省、市“五星”支部创建与产业发展、文明宜居、社会治理“三面红旗”争创相融合,在全县开展“星旗同创”活动。争旗一面,重奖百万。干部有待遇,群众养老、就业有激励,广大干群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被激发。

  “机会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吴连山介绍,村里召开乡贤会、干部会、群众会,围绕村子“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我们打造全域旅游生态村,拓宽群众增收路。”吴连山介绍,村里的乡贤能人和退休干部、教师、党员,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硬化道路、围筑栅栏、绿化美化,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漫步在乡村小道上,在充满烟火气的合院、老石渠、木雕亭台等古朴的印记里,邂逅了浓浓乡愁;在挂满玉米棒、稻谷穗、红辣椒的屋檐下,畅谈着丰收的喜悦;在摆放耙子、石磨、木犁、扁担、箩筐、风车、竹筛、打谷机、簸箕、石碾子等传统农具的廊亭边,追忆着数千年来,在辛勤开荒、刀耕火种、精耕细作中构建的中华农耕文明。

  “这是村里的文化展馆!”吴秀山指着农家小院说。小院里,奇石林立,形态各异。室内,红色藏品近3万件,其中毛主席像章就有千余枚;红军长征、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时期展品近万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精神激励着水田峪的乡亲们创业奔富、振兴乡村的步伐。

  吴秀山伸出5个指头晃了晃,谈起老乡们创业奔富的“秘诀”:李华生、洪军、吴玉奇等带着村里100多个年轻人在天津、广州创业;村里成立建筑公司,50多个中年人在周边建房施工;村里的2000亩荒山和800多亩坡地流转给瑞海公司发展生态林果,100多名老人在果园里修剪、除草、浇水,只要不下雨,天天有活干;村民种植黄姜等中草药1000多亩,每亩收入两三千元;村里还引导发展农家乐11家,“小奖励”激发“大动力”,村民的“流动餐饮服务队”正服务着周边村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我们正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吴秀山爽朗的笑声在宁静的山村上空回荡。

  夜幕降临时,山村家家户户门前亮起红灯笼,水田峪村也随着夜色静穆起来,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枕着人间烟火幸福入眠。(全媒体记者 杨振辉)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公益广告短视频|时代楷模:孙丽美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