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许子和终于有了画像,94岁的女儿激动得泪流满面——
跨越76年,又看到了爸爸的样子
乔治邦(左)将画像送给许嘉蕙
捧着烈士父亲许子和的复原画像,94岁高龄的许嘉蕙激动得一再哽咽,对她而言,父亲的形象就刻印在心里,但始终无法与他“面对面”地交流倾诉,这张画像,圆了她多年来想为父亲留下一张“相片”的梦。
在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枣林街道,初夏的阳光将屋内映照得分外明快。许嘉蕙从访古寻踪·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领队乔治邦手中接过父亲许子和的画像,不由喃喃说道:“像,真像,很逼真啊。”就这样,跨越76年的时空,“年轻”的父亲以画像的形式和年迈的女儿“合影”。父亲牺牲时,许嘉蕙18岁,但即使相隔76年,每每回忆起父亲,她想起的总是父亲对她的关爱,她也感动着“许子和和他的妮还有人记得啊”。
许子和烈士证书
英雄离去,却未留下影像
熟悉南阳抗战历史的人,大多知道许子和的事迹。许嘉蕙虽已94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抚着父亲的画像,她讲起了父亲的抗战历史。
许子和本名文忠,子和是他的字,1909年出生于南阳县(今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成年后入冯玉祥部当兵,任特务排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受中共组织派遣同张树廉一起回南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两人在地方筹集粮食,创办“抗日战地话剧团”,曾排演《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的枪声》等剧目,激励人民抗日斗志。1945年春,日军侵占南阳。许子和联系李宏合、陈金福、许文举等人组织百余人成立“宛南抗日游击队”,被选为大队长。当年4月14日上午11时,许子和得知日军30余人窜至玉皇庙,立即开会决定一面集合游击队员做好战前准备,一面派人与驻竹园庄的国民党五十五军某连联系,由该连担任主攻,游击队配合作战。当玉皇庙的日军被包围后,他在队前高喊“不想当亡国奴的上”,带头冲向前去,激战中左腕受伤,但他不顾伤痛继续杀敌,后连中三弹,壮烈殉国。游击队与日军作战的消息很快传到周围村镇,一些地方武装赶来参战,至下午5时全歼这股日军。2020年9月,许子和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许子和长什么样?如今几乎没人知道。因为历史原因,许子和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说到父辈的革命史,许嘉蕙心情激动,不由唱起《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是当年许子和、张树廉等人经常唱的,许嘉蕙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如今唱来,声音依然铿锵,仿佛还在和着父辈的唱声。
许嘉蕙与父亲“合影”
跨越时空,父女终于“合影”
回忆往事,除了父辈的革命史,许嘉蕙还怀念着父亲许子和对她的好,“我妈厉害、好嚷我,我爸可疼我了,打小就不嚷我不打我。”只不过,有很多夜晚,父亲和他人悄悄商量抗日大事,从不让许嘉蕙近前,“我爸一瞅见我就说‘你在这儿干啥,快睡去’。”
“我成天想我爸啊”。尽管父亲已离去76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刻印在女儿心中。父亲去世后,留下许嘉蕙和奶奶、母亲相依为命,20岁那年她嫁给张世锋为妻。张世锋的母亲王肃环是南阳第一代有觉悟的新女性,抗战时她和平津同学会一起成立南阳妇女抗敌后援会,积极开展群众性抗日活动,许子和曾在活动现场维持秩序。
此后,许嘉蕙和丈夫均在南阳从事教育事业直到退休,但这一切父亲许子和都没能看到,许嘉蕙想念父亲时,只能看父亲的烈士证书。与许子和一起抗日的张树廉是许嘉蕙的姑父,牺牲时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直到前些年友人相助绘出了他的画像。许嘉蕙一直期待着父亲也能像姑父一样有张画像留下来。了解到她这一心愿后,乔治邦便在文保志愿团队中予以发布,团队中有人推荐了画家、方城县厚德学校教师韩灿煨。此后,经过许嘉蕙对父亲的口述特征并参考家族其他亲人相片,几经修改,韩灿煨把许子和的样貌还原了出来,并由乔治邦转送许嘉蕙。
“这就是我爸的样子。”许嘉蕙激动地说,得知大家都怀着对烈士的敬仰之心义务付出,不肯收取任何报酬,她流着热泪说:“我代表父亲向你们鞠个躬!”“英雄从未远离,我们从未忘记,为许子和画像,既完成老人的心愿,也为南阳抗战史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忆。”乔治邦说。
阳光灿烂,许子和与张树廉的画像都摆放在许嘉蕙家的客厅柜上,烈士们以青春之火点燃理想之光,光芒一直辉映着国家从积弱走向富强的每一步,时光荏苒,他们却永远“年轻”。他们的精神,不仅留存在亲人的记忆里,也将通过文字、画像,让更多的人了解、敬仰和传承。(全媒体记者 李萍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方城县:一位退伍老兵的红色情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