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一起奔小康
——社旗文超家庭农场的成长密码
1月18日,社旗县唐庄乡官营村文超家庭农场的20余座香菇种植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多位村民有说有笑地或采摘新鲜香菇,或填充香菇袋料,农场主贺文超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就在去年10月,社旗县委宣传部驻官营村工作队帮助文超家庭农场申请到了15万元的扶持项目,在农场周边新流转6亩土地,新建了7个种植大棚,多余资金用于完善棚内设施,解除了贺文超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过罢年新香菇菌棒就能直接进棚”。
早些年,贺文超可没有这样的劲头儿——因为家有三个学生,父母又年迈多病,处处都需要钱,生活捉襟见肘。按照政策,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为了改变贫穷面貌,更因为“头上扣顶贫困帽子嫌丢人”,他选择了远走他乡打工挣钱,可几年下来家里没照顾好不说,也没有攒多少钱,日子依然紧巴巴的。
“光打工挣死钱也不是个办法,我要自己当老板挣活钱,坚决甩掉贫困帽子!”2017年,思量再三的贺文超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活,带着从外地“偷艺”学来的香菇种植技术回乡创业。在村里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向亲朋好友借钱,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抱着铺盖在大棚里扎下根。
短短几年间,贺文超坚持边生产边发展,所有盈利基本上都用来扩大产业规模,愣是从一开始的四五个大棚,扩大到近二十个大棚,并注册成立了文超香菇家庭农场,所产香菇除稳定销往社旗城乡大小超市外,部分通过烘干后还卖到了专业香菇市场。随着收入越来越高,小日子开始慢慢滋润起来,他家也从村里排得上的贫困户,变成了稳定脱贫的创业先锋和致富标兵。
“7座新菇棚建成了,用工更多,以后大家伙儿有活儿一起干,有钱一块儿赚!”冬日午后,暖阳和煦,雪白的大棚闪着银光,香菇菌袋摆成了小山,爽朗的笑声久久飘荡,致富的希望正在升腾。(特约记者 申鸿皓)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中国消费扶贫生活馆·南阳馆开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