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贺文超家庭农场的成功密码“我要甩掉贫困帽子”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社旗县贺文超家庭农场的成功密码“我要甩掉贫困帽子”
作者:  申鸿皓

  社旗网讯 “你看,新建的7个大棚里头,电路、台架、喷淋等设施一应俱全,有了这样的‘新房子’,让俺的‘香菇宝宝’享受到了‘拎包入住’的待遇,美哩很!”1月18日,社旗县唐庄乡官营村贺文超家庭农场的20余座香菇种植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多位村民有说有笑地或采摘新鲜香菇,或填充香菇袋料,农场主贺文超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去年10月,社旗县委宣传部驻官营村工作队帮助贺文超家庭农场申请到了15万元的扶持项目,在农场周边新流转6亩土地,又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将原来拟建10个“空”棚的计划变更为7个“实”棚,抽出的资金用于完善棚内设施,解除了贺文超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过罢年新香菇菌棒就能直接进棚。”
  
早些年,贺文超却没有这样的劲头儿——因为家有三个学生,父母又年迈多病,处处都需要钱,生活捉襟见肘。按照政策,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为了改变贫穷面貌,更因为“头上扣顶贫困帽子嫌丢人”,他选择了远走他乡打工挣钱,可几年下来家里没照顾上不说,也没有攒下几个子儿,日子依然紧巴巴的。
  
“光打工挣死钱也不是个办法,我要自己当老板挣活钱,坚决甩掉贫困帽子!”2017年,思量再三的贺文超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活,带着从外地“偷艺”学来的香菇种植技术回乡创业。
  
任何事要想干成,都不会一帆风顺,贺文超的香菇事业也曾遇到过磕磕绊绊。创业之初,他的三座香菇大棚就曾两次被暴风雨摧毁,损失惨重。然而,他并没有被吓倒,“开弓没有回头箭,棚毁了,我再建!”在村里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向亲朋好友借钱,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抱着铺盖在大棚里扎下根,没多久就又恢复了生产。第二年,香菇大棚扩展到7个。
  
短短三四年间,贺文超坚持边生产边发展,所有盈利基本上都用来扩大产业规模,愣是从一开始的四五棚,扩大到近二十棚,并注册成立了文超香菇家庭农场,所产香菇除稳定销往社旗城乡大小超市外,部分通过烘干后还卖到了专业香菇市场。随着收入越来越高,小日子开始慢慢滋润起来,他家也从村里排得上的贫困户,变成了稳定脱贫的创业先锋和致富标兵。

  
“俺都是跟着文超沾了光。”随着农场规模的逐渐扩大,用工需求越来越大,贺文超把首先想起了村里的贫困群众,只要是能干得动活儿的,不分男女老少,他都尽可能把挣钱岗位留给困难群体。目前,农场日均用工10多人,大都是村里的困难户。经常在农场干活的60多岁的脱贫户徐兰华风趣地说:“多亏了文超,让俺这‘土围脖子’的老太婆也有了稳定收入,光荣脱了贫。”
  
“7座新菇棚建成了,用工量肯定会更多,以后大家伙儿有活儿一起干,有钱一块儿赚!”冬日午后,暖阳和煦,雪白的大棚闪着银光,香菇菌袋摆成了小山,爽朗的笑声久久飘荡,致富的希望正在升腾。


编辑:社旗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