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如何兼顾效率与“阳光”?安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给出答案——以标准化、透明化、智能化打造破局钥匙,解锁交易壁垒,让“阳光”照进全流程,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11月7日,记者走进该中心交易大厅,映入眼帘的电子大屏上,正实时“直播”各类评审项目进度,交易流程一目了然。深入大厅内部,开放通透的空间里,有方便交流的温馨专区,还配套了便捷的资料查阅区,细节处尽显服务温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近年来,该中心深耕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以规范高效交易筑牢根基,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新发展格局注入动力。
标准化建设率先出圈。该中心统筹全市各县区资源,搭建“1+6”市县统一交易网络,让资源流动不再受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涵盖270项标准的“智慧+交易”2.0体系,项目从入场到归档,全环节有章可循。其中,6项地方标准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来到评审区,工作人员仔细核验专家身份、维护现场秩序,人防管控一丝不苟;高清摄像头无死角覆盖、专家轨迹定位设备持续运转,技防手段筑牢物理屏障;后台大数据系统实时监测交易数据,精准捕捉异常波动,智防技术全程“站岗”。
与此同时,受理、开标、评标等五大功能区各司其职、高效联动,让每笔交易都在严密守护下安全顺畅推进。
“前不久,我们以主场身份联动濮阳、漯河两地专家,完成省调度道路相关项目评审。”该中心组织评审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远程异地评标打破地域限制,目前安阳已构建起跨13省36市的合作网络。
交易全流程实现电子化、可视化,24小时监控和智能预警实现全程可追溯。服务层面同样透明高效,重点项目走“绿色通道”快速入场,“7×24小时”服务不打烊,CA全国互认系统接入量位居全省第一,企业办事更省心。
透明化运作让公平看得见、摸得着。今年前三季度,该中心服务省调度项目196个、自主远程评标77个,实施“评定分离”项目81个,38.12亿元交易额背后,是企业成本降低、人为干预减少的体现。
在评标室,专家们依托该中心自主研发的“莲易”智慧评标系统开展工作,AI算法自动完成投标文件清标、数据比对等基础工作,短短5分钟就生成了初评报告。“以前评标光清标就要大半天,还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现在有了‘莲易’系统,效率和公平性都显著提高。”评标专家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智慧评标界面点赞。
智能化加持,让交易效能迎来质的飞跃。原本动辄数小时的评标流程被大幅压缩,房建、水利等3大类项目评标时间缩短80%,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134个智慧评标项目,同比增长5倍。
监管同步升级。中心将限额以下项目纳入数字化闭环管理,大数据智慧监管系统设置146项风险指标,自动生成“冒烟指数”预警,实现风险事前拦截。评审区融合物联网与AI技术,专家抽取、智能门禁等五大系统联动发力,实现从“人管”到“智防”的跨越。
实打实的成效是最佳佐证。今年1至9月,全市7个交易平台高效运转,顺利完成1373个项目交易,成交金额超143亿元,增收节支7.85亿元。未来,安阳将持续打磨“三化”这把“钥匙”,联动各方力量深化改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解锁更多可能。
编辑:张景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微短剧榜单里有文旅强省的脉动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