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南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曲岩率队出席,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领域改革成效,并就营商环境优化、质量强市建设、民生安全保障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展现南阳以高水平市场监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期间,南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以“放管服效”改革为抓手,推动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全流程便利化。
准入更简: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实现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开办成本降至零。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20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45%,居全省前列。
准营更畅: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对52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分类改革,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等方式,惠及市场主体超30万户。
退出更易:建立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简化普通注销程序,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市场主体退出效率提升60%。
此外,南阳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N项服务”,将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等事项纳入“一站式”办理,并为企业免费提供首套印章,年均为企业减负超2000万元。
围绕“产业强市”战略,南阳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
标准筑基: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5项、行业标准68项,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8个、省级23个。其中,南阳防爆电气、中光学集团等企业标准领跑全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品牌赋能:实施“品牌南阳”工程,培育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家、河南省长质量奖企业5家、“中华老字号”3家、“河南老字号”15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28个,居全省第一,邓州芝麻油、西峡香菇等品牌价值超百亿元。
认证提质:推动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全市有效认证证书数量达3200张,较“十三五”末增长80%,助力“南阳制造”向“南阳智造”转型。
聚焦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南阳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连续五年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开展“舌尖上的安全”专项行动,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3个、市级12个,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五年来,抽检食品23万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2%。
药品安全:实施“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建成药品追溯体系,对疫苗、特殊药品等重点品种实现100%追溯管理。查处药械化案件1200余起,守住用药安全底线。
工业产品: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对1200家企业实施“一对一”诊断,帮助解决质量问题300余项,重点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6%。
特种设备:推进“智慧监管”,对电梯、气瓶等设备实施“一码追溯”,建成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系统,五年来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南阳将知识产权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创造量质齐升: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00件,较“十三五”末增长120%;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35%,居全省前列。
运用效益凸显: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帮助企业融资超10亿元;建成3个省级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0%。
保护力度加大:成立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建立快速审查、确权、维权机制,查处侵权假冒案件800余起,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五、监管创新:“智慧+信用”,提升治理效能
南阳以数字化、信用化赋能市场监管,构建“互联网+监管”新模式。
智慧监管:建成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整合12个业务系统,实现“一屏掌控、一网通办、一键溯源”。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达80%。
信用监管: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A类企业“无事不扰”,对D类企业“严格监管”,差异化监管措施使问题发现率提升40%。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帮助1200家失信企业重塑信用。
社会共治: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励内部举报,五年来收到有效线索2000余条,查实率超60%。
曲岩局长表示,尽管“十四五”期间南阳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新业态监管能力不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挑战。下一步,南阳将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加强平台经济、直播带货等新领域立法,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市场监管保障。
此次发布会全面展示了南阳市场监管部门“促发展、守底线、保民生”的实践成果。随着“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启动,南阳正以更高水平的监管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编辑:杨飞飞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十四五”中医药发展成果斐然,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