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一头承载发展大局,一头情系万家灯火。如今,走在南阳街头,一大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城市面貌精彩蝶变,城市品质与内涵全面提升。

护城河水清岸绿。
“十四五”以来,市住建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发展目标,纵深推进“五聚五提”,坚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为牵引,全力推动城市发展、房地产发展、建筑业发展“三个转型”,统筹推进住房保障、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任务,全市住建事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超充站投入使用。
不断完善住房体系 城市宜居底色更亮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近年来,市住建局聚焦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满足“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美好期盼。

卧龙综合保税区保租房安居惠民。
保障的网络越织越牢。市住建局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稳步推进棚户区和城市危旧房改造。5年来,全市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安置性住房14余万套(间),惠及群众60余万人。一栋栋住宅楼拔地而起,充分彰显了南阳住房保障的“高度”与“温度”。
文化南路绿化赋彩。
安居的基石越筑越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科学规划,构建“人房地钱”联动新机制,形成“保障+市场”双轮驱动的健康格局。扎实推动“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强化预售资金监管,有效拓展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有力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稳住了市场基本面,提振了社会信心。

申伯大道畅通民心。
居住的品质越来越好。注重提升既有居住品质,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扎实推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缺口,实施系统性改造提升。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714个,惠及居民超15.2万户。同时,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构建并推广“急救保命+生活服务+中医康养”养老住房模式,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市住建局在全市范围纵深推进物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深化“红色物业”创建,遴选组建南阳市住宅物业服务质量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系统打造“源头规范、过程严管、末端清退、基础夯实”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有效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让“物业小事”成就“暖心大事”,实现社区治理效能与人居环境品质的同步提升,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高效开展更新提质 城市功能品质更优
城市更新提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四五”以来,市住建局坚持以城市更新行动为统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践行高效生态理念,推动城市结构、功能、品质系统性提升。
精准体检引领科学更新。市住建局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要求,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进一步扩大住房、小区、街区的覆盖范围,设计“国家基础指标+省级特色指标+南阳市特色指标”三级指标体系,不断拓展城市体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精准查找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为编制城市更新规划、核定重大项目库、进行城市更新提供刚性依据。
强筋壮骨打通城市脉络。以持续完善城市路网为目标,坚持“主动脉”与“毛细血管”同步疏通,持续打通城市主干道堵点,优化路网结构,畅通区域微循环,推动城市路网实现从“连得上”向“通得快”质的飞跃。“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共建设完成光武大道西延、长江大道南延、申伯大道等36条市政道路,完成提升改造新华中路、建设中路等18条市政道路,打通明山路、关帝庙路等11条“断头路”“卡脖子路”,新增道路长度401.23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从“十三五”末的7.3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2024年的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9.12平方米,城市路网通畅性显著增强。大力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既统筹规划建设、扩大停车场增量,又多措并举挖潜、盘活存量资源,“十四五”期间,共建成公共停车场140个,新增停车泊位超12万个,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7472个。
赓续文脉焕发城市新生。市住建局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城市更新中坚持“留、改、拆”并举,编制完成了《南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工作明确了方向。同时,加强对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让古宛城的历史肌理与现代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助力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烟火气的活力古城。
着力提升安全韧性 城市运行保障更稳
让城市更加安全宜居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市住建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既看“地上”,更重“地下”,将安全韧性要求贯穿南阳城市建设全过程。
城市“生命线”更加坚实可靠。“十四五”以来,中心城区累计新建改建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2161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供水管网密度从“十三五”末的3.12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到8.81公里/平方公里,增长182%,让更多市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同步增强,白河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泥处理厂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由“十三五”末的38万吨/日,提升至“十四五”末的78万吨/日,处理能力实现翻番;污水收集率提升至75.62%,提高近48个百分点。中心城区新增雨水、污水管道长度近1000公里,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大头落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大幅提升,“里子”工程更加稳固。
城市“安全网”更为牢固严密。全市住建系统深入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房屋安全专项体检,持续排查治理建筑安全隐患。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紧盯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重大危险源,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住的安全”。
推进行业创新改革 城市发展根基更实
“十四五”以来,市住建系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营商环境在改革中持续优化。市住建局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工改”系统迭代升级,联合验收、不动产登记融合创出“南阳经验”走向全国,使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跃升15个名次,稳居全省前列;“高效办成一件事”惠企便民,“多测合一”“多规合一”不断取得突破,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擦亮了南阳住建效率与服务的金字招牌。
建筑业转型在创新中加速推进。积极推动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企业培育和信用评价,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组建南阳城乡建设工程集团,助力企业“走出去”。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加快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全市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执行率和施工实施率连续保持100%,新晋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达20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毅辉表示,今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全市住建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扣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重要路径,持续聚焦市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下更大力气、花更大功夫,奋力推动住房体系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优化、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为我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新的、更大的住建力量。
文/图:李 生 赵 洋 蔡丹青(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在向新突围中提质跃升——南阳市交出“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核答卷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