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促消费 稳外贸 畅流通 惠民生 商务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阳:促消费 稳外贸 畅流通 惠民生 商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  赵勇生 郑飞 何金光

  大象新闻记者 赵勇生 通讯员 郑飞 何金光/文图

  

  10月22日,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商务局专场召开。“十四五”以来,南阳市商务系统积极应对多重压力考验,主动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省“制度型开放”大局,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外贸、畅流通、惠民生,商务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南阳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png

  

  消费扩容注入新动能。“十四五”以来,南阳市锚定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消费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199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53.3亿元,年均增长6.3%,高于全省5.2%的平均增速。持续开展“惠享南都”系列促消费活动,年均举办活动500余场,累计投入促消费财政资金超1亿元,拉动消费超17亿元;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超16亿元,带动汽车、家电等销售近100亿元,惠及消费者超108万人次。仲景、赊店获评“中华老字号”,全市老字号企业达67家,先后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举办南阳名优特色产品展,搭建“宛品出豫”常态长效产销对接平台。

  

  商贸流通构建新体系。“十四五”以来,南阳市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唐河、桐柏、淅川、新野先后入选省级示范县,已累计争取补助资金4515.4万元,支持新建(改造)乡镇商业基础设施达到94个(其中,乡镇商贸中心59个、乡镇大集13个、集贸市场22个),覆盖92个乡镇;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先后创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8个,国家级示范县升级版4个,省级示范县3个。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引进京东、中通、丰树等头部企业,落地豫资海元、万邦冷链等重大项目,全市累计新增A级物流企业56家,其中5A级企业1家,总数达60家,稳居全省第二位。入选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有力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绿色动能。

  

  外贸发展打开新局面。“十四五”以来,南阳市对外贸易面对逆全球化挑战,实现“量稳质升”与市场多元突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从2020年的128.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7.3亿元,年均增长6.8%,外贸市场主体达518家。今年前9个月,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127.2亿元,增长1.9%。与全球158个国家(地区)有经贸往来,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由2020年的49%提升至2024年的58.6%。获批全省稳外贸政策创新试点,市财政列支4500万元建立全省首个“出口退税资金池”,累计发放退税周转金超5亿元,涉及出口货值约68.6亿元;列支2000万元开展“外贸贷”业务,为外贸企业贷款1.22亿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十四五”以来,南阳市先后获批中国(南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河南)自贸区南阳联动创新区,申建了食用菌、冶金新材料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艾草、石油装备、光电、茶叶、汽车零部件5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外贸基地”开放平台叠加效应初显。张仲景博物院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了14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瑞典针灸学会、意大利中医药学会、俄罗斯中医药学会、新加坡针灸学会、澳大利亚中华针灸学会等5家境外中医药诊疗机构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前8个月,基地实现中医药出口1641.62万元,中医药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

  

  下一步,南阳市商务系统将聚焦“五聚五提”总抓手,奋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内需,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展现商务担当,以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大象新闻)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