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缠绵的秋雨,终于在天际收起了它细密的针脚。云层渐薄,一缕久违的阳光羞怯地探出头来,为刚刚沐浴过的内乡方山,披上了一层温柔而清冷的光晕。雨后的方山,褪去了平日的喧嚣与尘燥,宛如一幅刚刚完成的水墨长卷,每一笔都浸润着淋漓的诗意,每一处都散发着草木的清香。
踏上通往山间的石阶,脚步都仿佛变得轻快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芬芳,那是雨水的甘冽、泥土的醇厚与松针的清冽混合而成的独特气息,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仿佛被这清新的空气洗涤了一遍。石阶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湿漉漉地反射着天光,偶有几片被秋风吹落的黄叶,像金色的蝴蝶,安静地贴在石面上,平添了几分萧索的美感。
山路两旁的林木,是这场秋雨最忠实的听众,也是最得意的展示者。常青的松柏愈发显得苍翠欲滴,每一根松针上都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微风拂过,水珠簌簌滚落,砸在湿润的苔藓上,发出“嘀嗒”的轻响,仿佛是山林在雨后的低语。而那些阔叶树,则换上了另一番景象。枫叶被雨水浸润后,红得更加深沉、更加通透,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在绿意盎然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银杏叶则黄得纯粹,像一把把精致的小扇子,扇走了夏日的最后一丝余温,带来了秋日的清爽。
行至山腰,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云雾之中。这雾,不是浓得化不开的阴霾,而是轻盈、流动的纱幔。它缠绕在山腰,时而聚拢,将远处的山峰隐去,只留下淡淡的轮廓,如同国画大师笔下的写意留白;时而散开,露出山间的一角亭台,或是一片金黄的田野,仿佛海市蜃楼般引人遐想。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了仙境,俗世的烦恼与杂念,都被这流动的云雾一并带走,心中只剩下空灵与宁静。
终于登上山顶,视野豁然开朗。极目远眺,远处的伏牛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山下的内乡县城,也像一幅微缩的沙盘,静静地卧在盆地之中,炊烟袅袅,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风在耳边呼啸,带着高处的寒意,却也吹散了心中最后的滞涩。此刻,人与天地仿佛融为一体,胸中涌起的,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更是一种“心随白云去,意与清风游”的超然。
雨后的方山,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它没有春日的烂漫,没有夏日的繁盛,却有着一种洗尽铅华后的沉静与从容。它用最纯粹的色彩、最清新的空气、最空灵的意境,告诉每一个来访者:有时候,最美的风景,恰恰在风雨过后。那份清冷,那份湿润,那份寂静,足以安抚每一颗疲惫而浮躁的心。(通讯员 陈永康)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