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阳市各级工会组织助推企业主体发力,积极探索建设“一企一品”产改品牌,结出累累硕果: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三打开三提高”有效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南阳木兰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五小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西峡县龙成集团“六好示范型”班组跑出技能强企“加速度”……“一企一品”,不仅凸显企业特色,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树立标杆,为全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赋能。
“三打开三提高”
激发职工干事活力
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大型科技型企业。近年来,乐凯华光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帮助下,探索形成了以“三打开三提高”为核心的产改工作法,有效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我们通过打开思想之门、机制之窗、实践之路,来凝聚改革共识,释放制度红利,锤炼过硬本领,达到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公司核心竞争力、技能人才地位的目标。”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通过“三会一课”“劳模工匠主题宣讲进班组”等多种形式,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创新构建“管理+技术”双职业发展通道,让技术工人有奔头、有地位,让“技高者多得,绩优者多奖”成为常态。同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在“三打开三提高”带动下,公司工会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近三年,公司“五小”成果累计申报340项,成果转化率100%,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完成攻关项目25个,节约成本903.7万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五小创新” 助推企业降本增效
在纺织机的轰鸣声中,一场由公司工会帮助、各个部门主导的“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热潮在木兰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蓬勃兴起。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不断持续闪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别看是小发明,解决的可是大问题。”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向东说起“五小创新”的成果如数家珍:染整车间创新“布匹分层收纳架”,通过分层设计和滑动轨道,使布匹取用时间减少50%,同时降低了布匹褶皱率;筒染车间团队将传统手工配料改为“定量配料漏斗”工艺,配料精度提升至99.8%,有效避免了染料浪费;浆纱车间在浆料工艺调整上大胆创新,成功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质检组设计“布匹瑕疵标注卡”,明确瑕疵类型、位置及处理建议,产品出厂合格率提升至99.9%……
从生产车间到设计部门,从老员工到新同事,“五小创新”不仅解决了一个个实际问题,更点燃了全员创新的热情。近年来,“五小创新”为公司降本增效近500万元,为公司连续4年荣获“南阳市高增长企业30强”“南阳市民营企业50强”称号贡献了力量。
“六好示范型”班组
拓宽技能强企之路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深化“产改”开展以来,西峡县龙成集团工会在市、县两级工会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培育“安全生产好、学习提升好、量质本完成好、创新技改好、形象环保好、互学互助好”示范型班组,跑出了技能强企“加速度”。
“六好示范型”班组建设实施以来,已发放奖励资金130余万元,得到了员工的积极参与。“‘六好示范型’班组建设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责任心,大家都以超额完成任务为目标,设备运转率、产品合格率都不断提升。”公司机加四车间数控班班组长林东说。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班组进行奖励,对‘较差班组’谈心谈话,提出改进措施。这不仅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提升班组工作成效,更激发班组成员履职尽责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西峡县龙成集团工会副主席张强说,如今,“六好示范型”班组已融入集团常态化管理,职工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展现使命担当,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铿锵乐章。
打造“一企一品”,是南阳市总工会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试点探路”向“区域展开”转变的生动实践,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投身产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全市已形成12个“产改”特色品牌项目。在此引领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正实现提质扩面,全面发展,更多的园区、企业在“产改”中受益,为我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全媒体记者 赵 洋 李佩佩)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宛城区:“会长说事”破旧俗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