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时评|与雨赛跑护“三秋”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都时评|与雨赛跑护“三秋”
作者:  郝春城

  金秋十月,正值秋收关键时期,我市持续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这无疑给“三秋”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南阳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全力以赴抢收抢种,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播不误农时,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紧紧抓住一个“抢”字。有效应对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生产服务保障工作,是确保今年秋粮丰收到手、打好明年夏粮生产基础的重要举措。目前,尚未收获的秋粮正面临霉变的风险,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借助卫星遥感、数值预报等先进技术,牢牢把握每一个抢收黄金时机,为机收作业提供“分钟级”的精准影响分析。鉴于普通收割机在泥泞田间难以作业的实际情况,应加大对应急机具的购置力度,投入更多履带式收割机设备,组建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实现机械的跨区联动与智能调度。

  

  着重突出一个“保”字。对于已经收获的粮食,若不能及时进行烘干处理,同样可能造成损失。面对极端天气,应以“科技+政策”为驱动,构建全链条保粮体系:整合闲置仓库、村委大院等场所,按照就近便利原则,精准匹配到乡镇、到村、到大户,确保每收获一块地就及时晾晒一块;推动烘干保障工作,设立烘干中心提升日烘干能力,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确保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同时,落实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做好粮食收购、保险理赔等工作,稳定秋粮价格,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

  

  科学备播,筑牢来年收获之基。“三秋”生产不仅关乎秋粮的收获,更是小麦适期播种的关键窗口期。应及早谋划冬小麦播种工作,加强种子、肥料等物资的供应保障,指导农民落实好抗湿晚播的技术措施,稳住播种面积,提高播种质量。特别是针对土壤偏湿的问题,应采取“开沟散墒+翻耕整地”的组合措施,为小麦播种创造有利条件。

  

  粮食安全并非一时的需求,而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这场“三秋”攻坚战中,我们应以科技为破局之钥、以政策为托底之基、以责任为护航之帆,彰显粮食主产区的责任与担当。(评论员 郝春城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方寸之间绘民生暖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