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水北调精神赋能“两高四着力” 驱动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引擎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以南水北调精神赋能“两高四着力” 驱动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引擎
作者:  田文阳

  在南水北调这一国家工程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和催生了宝贵的南水北调精神,这一精神凝聚着广大规划设计者、建设者、移民干群、工程管理者运营者等各方力量的智慧与奉献。“两高四着力”是河南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引,为河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以南水北调精神赋能 “两高四着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有助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南阳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实现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

  

  以创新求精精神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中,创新求精精神贯穿始终。工程建设者们面对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不断创新技术和工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中国方案” 。移民干部面对复杂困难的工作局面,深入移民群众倾听民意,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移民搬迁过程中的难题,确保了移民搬迁的顺利完成。

  

  南阳产业规模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农业基础厚实,特色农产品丰富,被称为中州粮仓。但在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市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南阳还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新产业;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做强产业载体,深化数智融合赋能,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持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和种业创新能力,增强粮食产能保障的韧性。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 AI 运算中心等平台建设,拓展数字农场应用范围;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深化产业融合,进一步做强 “粮头食尾” 全链条,提升 “三产融合” 生态圈的质量和效益,激活更多 “土特产” 的价值;持续优化制度环境,完善耕地保护和产业融合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系统动能。

  

  以使命担当精神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

  

  南水北调从构想到规划,从规划到实施,从施工到通水,历经六十多年,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人不断探索、矢志不渝、统筹规划、协调各方的战略成果。从本质上说,这种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来源于党的初心与使命,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最高的执政理念,这种执政理念是根植人民、心系人民、与人民心连心的“使命担当”精神的体现。

  

  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是保障人民幸福、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支撑。南阳在这方面了做了大量的工作:持续推进民生项目落实,深化就业创业服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养老托育服务,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直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获得感,同时释放消费潜力、培育人力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增强了群众对社会制度的认同感与信任度,进而凝聚社会共识与发展合力。下一步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持续推进民生项目落实,确保 2025 年各项民生实事 10 月底前大头落地;深化就业创业服务;继续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改革,实施 “名校 +” 工程,加快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完善养老托育服务: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通过建立民生大数据监测系统;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探索打造全龄友好型 “完整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以科学求实精神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求实精神是贯穿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营全程的实践准则,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始终以尊重客观规律、立足现实需求为核心,用务实行动破解跨流域调水的系列难题。

  

  作为南水北调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南阳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锚定 “绿色发展” 核心,多维度施策筑牢生态屏障:污染防治领域,实施 “十大行动” 攻坚,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广新能源汽车并推动大宗物料 “公转铁”,强化扬尘与餐饮油烟管控以提升空气质量,同时整治黑臭水体、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筑牢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缓冲带并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确保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中,打造 “一心两山衔众湖,三渠四水润京宛” 水系格局,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与湿地建设,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培育生态经济产业体系。下一步,南阳需聚焦 2025 年目标持续发力,推动空气质量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 100 名并实现二级达标,确保地表水优良比例超 80%、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完成全部入河排污口整治,同时深化重点行业升级改造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升环境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水治理体系,助力生态强市建设与美丽南阳目标实现。

  

  以顾全大局精神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南水北调是我国北方向南方“借水”的重大工程,不仅仅需要党的政策推动下的资源“再平衡”,更需要各类参与人员的牺牲与付出。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规划人员着眼大局、反复论证;广大施工人员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几十万库区移民别亲离祖、舍家弃业;众多移民干部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他们为了国家长远发展、缓解京津之“渴”展示出了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顾全大局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追求经济总量增长,也注重精神富有,二者缺一不可。南阳在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 “守正创新、文旅融合、惠民共享” 为路径多维发力;在文化遗产传承上,构建 “一核一带多线” 保护格局,推进黄山遗址等考古发掘与活化,保护玉雕、烙画等非遗并建工坊促其与消费融合,梳理三国、“四圣” 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 IP;在产业发展上,以 “宛美” 战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卧龙岗文化园等载体,培育 “文旅 + 康养”“文旅 + 乡村” 等新业态,借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节会及新媒体话题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在文化惠民与价值引领上,建强诸葛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 “四季村晚” 等群众活动,通过 “百姓宣讲团” 与 “好人现象” 培育文明风尚。下一步,南阳应聚焦 “文化强市” 目标,构建 “双核引领、多点支撑” 发展格局,深化楚汉、三国等文化内涵挖掘,完善文旅全要素链条与智慧服务体系,培育本土文化企业并强化人才保障,持续擦亮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品牌,推动从文化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跨越。

  

  在高质量发展上,南阳锚定 “三区一中心一高地” 战略定位,以创新驱动产业跃升,在合成生物、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超硬材料等国家级产业集群,上半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千亿,中欧班列通达多国,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三且增速领先;同时坚守生态使命,汇水区森林覆盖率超 55%,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一河一策一图” 经验全国推广,文旅融合催生暑期收入超 75 亿元的消费活力。在高效能治理中,南阳构建 “多格合一” 基层网络,以 “四治” 融合深化基层治理,“爱南阳” App 等智治平台优化服务,16 部地方性法规筑牢法治根基,公众安全感超 96%;同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物流贯通等民生实事,文明实践站实现广覆盖,以文化人凝聚发展共识。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河南乃至南阳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凸显。南水北调精神与“两高四着力”战略的融合将在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南水北调精神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两高四着力”战略的指引下,必将促进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贡献全新的方案和经验。

  

  河南南阳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田文阳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