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时评 | 让移风易俗走“新”更走“心”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都时评 | 让移风易俗走“新”更走“心”
作者:  郝春城

让移风易俗走“新”更走“心”

郝春城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移风易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南阳各地以创新之举推动移风易俗,从宣传劝导到积分激励,从文艺展演到知识问答,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这一系列创新实践表明,移风易俗不仅要“走新”,更要“走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推动移风易俗“走新”,需创新宣传方式,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卧龙区通过大喇叭播放豫剧小调,将抵制高额彩礼等音频作品与法律法规结合,以“网格微信群+文化墙”形成立体宣传格局,让文明新风“空中有声、墙上有图、指尖有讯”。镇平县玉都街道以文艺汇演为载体,通过言传身教的节目传递文明理念,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领悟移风易俗的重要性。这种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易被接受,真正让文明理念“软着陆”。

  

  移风易俗“走心”,是顺应群众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传统陋习中,高额彩礼压垮家庭、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浪费资源、邻里矛盾因琐事激化等现象,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更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移风易俗“走心”,直击这些痛点,以文明婚俗、厚养薄葬、家庭和睦等新风尚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在摒弃陋习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轻松与幸福。

  

  推动移风易俗走实,需建立长效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邓州市穰东镇的“文明积分制”便是典型案例,将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文明存折”模式,让善举有回报、文明有价值,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互助成为常态。宛城区则通过培训会强化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号召他们立规矩、选乡贤、育家风,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形成全员参与的文明建设格局。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唯有以“走心”为出发点,以创新为路径,以机制为保障,才能让文明新风真正扎根乡村,成为群众自觉践行的生活方式。如此,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能迈向新高度,绘就“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画卷。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