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时刻,七天的长假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无论是计划领略名山大川的壮丽,还是感受家乡熟悉的烟火气,这段旅程不仅是身体的迁徙,更应成为展示个人素养、传递文明新风的窗口。让文明出行成为自觉,方能不负秋光,使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充满温馨与和谐。
文明出行,是个人修养的“试金石”。它并非宏大的口号,而是融入旅程细节的自觉行动——在景区主动排队,是对规则的敬畏;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是对他人的尊重;不乱丢垃圾、不攀折花木,是对环境的爱护;遇到拥堵多一份耐心,面对服务人员道一声感谢,则体现了内心的从容与善良。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汇聚起来便是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尤其在国庆这个人流密集的特殊时期,每个人的自律,直接关系到公共秩序的顺畅与整体出游体验的幸福感。
文明出行,更是献给祖国生日的独特“礼物”。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体现在宏伟的经济数据和城市地标上,更蕴含于公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之中。我们如何对待旅途中的一草一木、如何与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相处,正是国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微观呈现。一个有序、友善、洁净的旅行环境,是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也是对国家形象最生动的塑造。
随着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自驾到高铁,从传统跟团到深度自由行,我们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永不停歇,但守护旅途文明的初心更应坚守。相关部门需加强引导与管理,完善服务设施,而每一位出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礼貌的言行、得体的举止,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心、愉悦的假日氛围。
这个国庆,愿我们带走的是一路美好记忆,留下的全是文明足迹。让文明与旅途相伴,让和谐与欢笑同行,共同描绘出一幅展现新时代国人精神风貌的动人画卷,以此特殊的方式,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华诞。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铭记抗战精神 砥砺复兴伟力
下一篇:没有了